《《百家讲坛》 20150814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1 万言不值一杯水》歌词

[00:00:00]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00:00:05] 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
[00:00:08] 有人说他是一代圣人
[00:00:10] 有人说他是奸诈小人儿
[00:00:12] 他究竟是什么人
[00:00:14]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一集
[00:00:17] 万言不值一杯水
[00:00:27] 嗯
[00:00:28] 嗯
[00:00:36] 在唐宋八大家中
[00:00:37] 王安石不仅仅以文学成就而闻名
[00:00:41] 他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
[00:00:46] 然而
[00:00:46] 他当年的政治改革却饱受争议
[00:00:49] 过于灿烂
[00:00:51] 有人说
[00:00:51] 他的改革还入了北宋的经济
[00:00:54] 也有人说他的改革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00:00:58] 有人说他是一代圣人
[00:01:00] 也有人说他是奸诈小人
[00:01:03] 那么
[00:01:03] 王安石究竟有着一条什么样的人生轨迹
[00:01:07] 中了进士之后
[00:01:08] 他为什么要多次拒绝到京城做官
[00:01:12] ER 面对一代重臣对自己的误会
[00:01:15] 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00:01:18]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继续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上部王安石第一集
[00:01:28] 万言不值一杯水
[00:01:32]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
[00:01:37] 这个人的最大特点叫毁誉交加
[00:01:42] 最富争议一直到今天
[00:01:45] 还有很多人对这个人的历史地位有争议
[00:01:51] 称誉者的人称他为一代贤相
[00:01:55] 胜说他以天下为己任
[00:01:59] 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00:02:01] 果敢的实行变法
[00:02:03] 改变了北宋建国以来的极贫极弱的局面
[00:02:08] 他是中国11 世纪的改革家
[00:02:11] 毁誉者呢
[00:02:13] 诋毁者呢
[00:02:14] 是他为奸邪小人
[00:02:16] 认为他的变法导致了金康之难
[00:02:20] 所以把北宋王朝引向了父王
[00:02:24] 他是亡国祸首
[00:02:26] 千古罪人
[00:02:28] 那么
[00:02:29] 这样一个毁于交加的人物到底是谁呢
[00:02:34] 我今天带来了一本书
[00:02:37] 这本书
[00:02:39] 就是他的文集
[00:02:42] 王文公文集
[00:02:45] 王是他的姓
[00:02:47] 文是他的谥号
[00:02:50] 王文公
[00:02:52] 是我们通常对这个人物的惩罚
[00:02:57] 他的文集一共两圈
[00:02:59] 我今天拿来的一卷
[00:03:01] 大家看到了
[00:03:02] 这个人物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00:03:08] 王安石字介甫
[00:03:10] 号半山
[00:03:11] 他是江西
[00:03:13] 福州临川人
[00:03:15] 他们家族里边有一个特点叫一门八进士
[00:03:21] 他的父亲王亦是1015年考中了进士
[00:03:26] 他的属组王观之
[00:03:29] 它的从D
[00:03:30] 王浩
[00:03:31] 他的哥哥王安仁
[00:03:33] 他的两个弟弟王安礼、王安国
[00:03:37] 还有他的儿子王芳
[00:03:40] 在69 年的时间全部考中进士
[00:03:44] 一个家族内部在69 年之内出现了八个劲使
[00:03:50] 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
[00:03:53] 这说明这个家族
[00:03:55] 人才辈出
[00:03:57] 而且这个家族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
[00:04:01] 就是酷爱读书
[00:04:03] 所以才能在科举考试中间一门八进士
[00:04:08] 第二点
[00:04:08] 我们想讲王旭这个人的名字
[00:04:12] 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的农历11月
[00:04:20] 在他出生之前
[00:04:22] 他的父亲已经有了两个儿子
[00:04:26] 一个叫王安仁
[00:04:28] 一个叫王安道
[00:04:31] 我们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来
[00:04:33] 暗示他的背啊
[00:04:35] 按辈分来起的这个名儿
[00:04:38] 他这个人河道
[00:04:40] 寄予了父亲王义对他这两个儿子的期望
[00:04:44] 但是人和到也恰恰说明
[00:04:48] 他的父亲
[00:04:49] 他这个家族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
[00:04:53] 但是启明到王安石的时候
[00:04:56] 没有延续人道的这么一个如家的路子
[00:05:00] 给他起个名字叫安时
[00:05:03] 安石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
[00:05:07] 因为东晋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叫谢安
[00:05:11] 谢安它的字就叫安史
[00:05:14] 谢安曾经做过东晋的宰相
[00:05:16] 很有名
[00:05:19] 在他未出山之前
[00:05:21] 他隐居西安市
[00:05:22] 隐居在这个贵系的东山
[00:05:27] 当时不愿意出来做官
[00:05:28] 他就在东山隐居
[00:05:31] 当时天下就流传着这么两句话说安师不肯出
[00:05:35] 将如苍生何
[00:05:38] 就说安时
[00:05:39] 就是谢安
[00:05:40] 如果不出来治理朝政的话
[00:05:43] 那么天下的老百姓
[00:05:47] 苍穹之老百姓啊
[00:05:48] 天下的老百姓将会怎么办呢
[00:05:51] 所以后来西安就出山了
[00:05:54] 西安出山出来做官
[00:05:56] 这就出来了一个成语
[00:05:58] 叫东山再起
[00:06:01] 所以
[00:06:02] 王安石的父亲王艺给王安石取名叫安时
[00:06:07] 说明他的父亲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
[00:06:13] 而王安石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父亲的厚望
[00:06:18] 第三点我们要讲的就完事早年的经历
[00:06:23] 他早年的经历可以概括成一句话
[00:06:26] 就是随父漫游
[00:06:28] 因为他的父亲王奕奕考中进士以后啊
[00:06:32] 一直在地方正常做官
[00:06:34] 完事就长期跟着他的父亲在各地一直到
[00:06:40] 他19 岁的时候
[00:06:42] 他这个医生奔波在各地的父亲王义
[00:06:46] 在江宁通判的任上去世
[00:06:50] 按照规定
[00:06:51] 完事要回家守丧三年
[00:06:54] 三年期满以后
[00:06:57] 王师决定进京参加科举考试1042年
[00:07:03] 王安石以第四名的资格考中了进士
[00:07:09] 换句话说
[00:07:10] 1042年
[00:07:10] 王安石考中了进士
[00:07:12] 名次排名第四
[00:07:13] 但是我们看到宋代的笔记的记载很有意思
[00:07:18] 王安石实际上是考了第一名
[00:07:21] 我们根据一本宋代的笔记小呃笔记的记载来看
[00:07:26] 当时这一次考试的前四名分别是
[00:07:30] 王安石第一
[00:07:31] 王归第二
[00:07:33] 涵江第三
[00:07:35] 杨志第四
[00:07:37] 这四个人呢
[00:07:39] 杨志排名第四
[00:07:41] 但是杨志的哥哥
[00:07:43] 很厉害
[00:07:44] 杨志的哥哥有一个背景
[00:07:46] 杨志的哥哥是当朝宰相晏殊的女婿
[00:07:52] 有这么一个背景
[00:07:54] 所以杨志一早就知道自己的名字了
[00:07:58] 所以杨志在和这个
[00:08:00] 朋友们在一块儿喝酒的时候
[00:08:02] 知道自己考了个第四名
[00:08:05] 骂人呢
[00:08:06] 骂了一句话
[00:08:08] 这句话叫不知哪个为子夺武状元一样
[00:08:13] 这个位置是当时
[00:08:15] 呃
[00:08:15] 宋代的一个一个一个词汇
[00:08:19] 就是指驴
[00:08:20] 驴的别称
[00:08:21] 不知道哪个驴夺了我这个状元的位置
[00:08:25] 很不高兴
[00:08:27] 但是实际上在放榜的时候
[00:08:29] 王安石就排名第四了
[00:08:31] 杨志却排名第一了
[00:08:33] 那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00:08:35] 原因是王安石在考卷中间写了一个词
[00:08:40] 这个词叫孺子启鹏
[00:08:44] 我们今天大家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孺子可教
[00:08:48] 这个孺子是指小孩子孺子启鹏这句话呢
[00:08:52] 是源自尚书
[00:08:54] 中间的一句话
[00:08:56] 这个上述的原话说如此启鹏
[00:08:58] 如此启鹏起网
[00:09:01] 就说
[00:09:03] 你这个年轻的孩子
[00:09:04] 你一定要和那些官员们搞好关系
[00:09:10] 那这个话看到以后啊
[00:09:12] 宋仁宗很不高兴
[00:09:15] 因为照例头名状元的这个卷子是要由皇上最后来拍板定案的
[00:09:22] 当时王安石才22 岁
[00:09:25] 宋仁宗年龄也不大
[00:09:27] 33 岁
[00:09:28] 但是33岁的宋仁宗已经做了21年的皇帝了
[00:09:32] 是个年轻的老皇帝
[00:09:34] 所以他对王安石这个如此启鹏这句话非常反感
[00:09:39] 他很不感兴趣
[00:09:41] 所以
[00:09:41] 他大笔一挥
[00:09:43] 就把王安石这个第一名的状元给花掉了
[00:09:46] 划掉以后
[00:09:47] 按照顺序应当是第二名的王归
[00:09:50] 或者是第三名
[00:09:51] 在涵江一次往上升
[00:09:54] 但是韩
[00:09:54] 呃
[00:09:55] 这个王归、邗江都是有官职的人
[00:09:58] 按照规定有官职的人不能够
[00:10:02] 成为当时的状元
[00:10:04] 所以呢
[00:10:05] 就把第四名的杨志给提上去
[00:10:09] 这样呢
[00:10:09] 杨志其实在骂这个位置的时候啊
[00:10:12] 其实杨志治病只知道自己的名次
[00:10:15] 还不知道最后宋仁宗点的是他的第一
[00:10:20] 当然
[00:10:20] 最后杨志考了第一名
[00:10:23] 当然这一榜进士的这四个人
[00:10:25] 那很不简单
[00:10:27] 第一名当然就是杨志的
[00:10:29] 第二名是王归
[00:10:31] 第三名是韩将
[00:10:33] 第四名是王安石
[00:10:35] 这四个人
[00:10:37] 除了第一名的杨志以外
[00:10:39] 其他三个人后来都做了宰相
[00:10:42] 那么第一名的杨志的杨志其实中了状元
[00:10:46] 不久因为他母亲去世了
[00:10:48] 回去奔丧
[00:10:50] 心情特别不好
[00:10:52] 结果就病死了
[00:10:55] 这就是王安石靠近时
[00:10:58] 这是她步入官场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00:11:08] 赴地方任职
[00:11:09] 却被顶头上司谈一遍
[00:11:12] 放弃回去
[00:11:13] 热衷于在地方做事
[00:11:16] 他究竟有神秘的追求
[00:11:18] 王安石不走寻常路
[00:11:21] 请继续收看
[00:11:23] 传承文脉
[00:11:24] 创造未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00:11:35] 嗯
[00:11:38] 揭秘历史传奇
[00:11:40] 传承中华文明
[00:11:42] 探寻自然奥秘
[00:11:45]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每天22 点播出
[00:11:58] 凡是考中进士以后
[00:12:00] 把它
[00:12:01] 委任的官职叫迁出淮南判官
[00:12:06] 其实就是一个幕僚
[00:12:09] 淮南当时在哪儿呢
[00:12:11] 淮南府的治所是在扬州
[00:12:15] 所以王安石的第一任官呢
[00:12:17] 是在扬州
[00:12:19] 这个知府的衙门里边做了个幕僚
[00:12:24] 当时的扬州知府是谁的
[00:12:26] 扬州知府当时是大名鼎鼎的韩琦
[00:12:31] 韩琦这个人在仁宗朝是一代重臣
[00:12:35] 这个人在历史上有两大贡献
[00:12:39] 第一
[00:12:41] 他和范仲淹一块儿在抗击西夏的过程中间立过很大的功劳
[00:12:48] 这是韩琦的第一大贡献
[00:12:50] 第二大贡献
[00:12:51] 韩琦曾经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主要的
[00:12:58] 这个变法者主持人之一
[00:13:00] 就是它和范仲淹一块儿主持的庆历新政
[00:13:05] 一个是抵御西夏
[00:13:06] 一个是主政庆历新政
[00:13:09] 这两点导致韩琦在北宋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人
[00:13:15] 当清理新政失败以后
[00:13:17] 韩琦就被贬官到了这个扬州担任知府
[00:13:23] 王安石就在他手下做了一个迁出淮南判官
[00:13:29] 扬州这个地方啊
[00:13:30] 曾经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
[00:13:34] 特别是在北宋期间
[00:13:35] 仍然是一个繁华的地方
[00:13:38] 因为扬州这个城市是一个运河城市
[00:13:41] 他是因为运河而兴
[00:13:44] 也因为运河而衰
[00:13:46] 运和兴泽扬州繁荣
[00:13:49] 运河摔在扬州目录是这么一个城市
[00:13:53] 所以在北宋年间
[00:13:55] 运河
[00:13:57] 还相当兴旺的时期
[00:13:59] 扬州是个繁华之地
[00:14:01] 所以
[00:14:02] 呃
[00:14:03] 晚唐的杜牧曾经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
[00:14:07] 叫十年一觉扬州梦
[00:14:09] 赢得青楼薄幸名
[00:14:11] 就说明这个杜牧曾经在扬州
[00:14:16] 这个住过十年之久
[00:14:19] 也写过很多关于扬州的诗
[00:14:23] 当时扬州是个繁华地方
[00:14:25] 王安石当时还没有结婚
[00:14:28] 但是她并没有像一般的读书人一样
[00:14:32] 这个流连青楼
[00:14:35] 过着那种放浪无际的生活
[00:14:39] 王恩师这个时候呢
[00:14:40] 他医生不好声色
[00:14:42] 他这个主要的还是用在读书上
[00:14:45] 网址尝试通宵读书
[00:14:48] 读到早上天快亮了
[00:14:50] 就草草睡一觉
[00:14:52] 然后睡一觉醒了以后匆匆忙忙就去上班呢
[00:14:54] 往往顾不上洗漱
[00:14:57] 所以当时的扬州知府韩琦啊
[00:15:01] 看见他经常是
[00:15:04] 来的比较晚
[00:15:05] 而且没有洗漱
[00:15:07] 就说过
[00:15:08] 说他两句话说君少年无废书
[00:15:14] 不可自弃啊
[00:15:16] 那你还是个年轻人
[00:15:18] 你不要王乐读书
[00:15:20] 言外之意说
[00:15:21] 你不要天天留恋于声色犬马之中
[00:15:26] 但是王室并没有做解释
[00:15:27] 只说了一句话
[00:15:29] 韩宫妃
[00:15:30] 知我者
[00:15:32] 韩工并不是一个了解我的人
[00:15:34] 但他并没有更多的说这件事
[00:15:37] 在这个迁出淮南判官任上
[00:15:42] 做了第一任四年以后
[00:15:45] 王安石结束了第一任的生涯
[00:15:48] 按照当时的制度的规定
[00:15:52] 向王安石进士考试
[00:15:54] 能考中第四名的人
[00:15:57] 被视为甲科高等的人才
[00:16:02] 所以
[00:16:03] 王安石只要再通过一次厦门考试
[00:16:06] 就可以进入三管
[00:16:09] 这个三管呢
[00:16:10] 是北宋最重要的一个庆要知止
[00:16:14] 三观指的是昭文馆、集贤院和食管
[00:16:20] 这三管就是昭文、集贤、史馆
[00:16:23] 这三个部门被称为广阁
[00:16:27] 在这三个馆阁做官的时候啊
[00:16:31] 植物又高
[00:16:32] 工作又清
[00:16:35] 名声又好
[00:16:37] 而且晋升又特别快
[00:16:40] 所有的高官基本上都从三管走出来的
[00:16:45] 而能够进入三管的人
[00:16:48] 必须是考试贾科高等的人才
[00:16:51] 王安石是符合条件的
[00:16:53] 按规定
[00:16:54] 王安石一任四年淮南签证判官
[00:16:57] 完了以后可以去考
[00:16:59] 三管之至
[00:17:01] 但是王室拒绝了
[00:17:03] 要求外任
[00:17:06] 这样
[00:17:06] 王石的第二任做官就到了银线
[00:17:11] 鄞县
[00:17:12] 就是今天浙江宁波市
[00:17:15] 这个鄞州区
[00:17:17] 王安石在第二人做官
[00:17:19] 就做了银银线的直线
[00:17:21] 其实王安石到鄞县去做官的时候
[00:17:24] 心情并不好
[00:17:26] 这个心情不好
[00:17:26] 倒不是因为她不愿意做地方官
[00:17:28] 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时候呢
[00:17:31] 灾害比较多
[00:17:32] 包括当时京城的
[00:17:35] 冰雹的雹灾
[00:17:37] 再加上地震、旱灾
[00:17:39] 所以呢
[00:17:39] 一路上他看到很多老百姓的这种痛苦
[00:17:43] 所以王安石就是心情不好
[00:17:45] 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河北民
[00:17:49] 在河北民中间
[00:17:51] 他讲过当时生于边地的那些老百姓啊
[00:17:56] 生活的困苦
[00:17:59] 到了银线以后
[00:18:01] 当年是大汉
[00:18:03] 第二年
[00:18:04] 又是大闹
[00:18:05] 旱灾涝灾连续不断
[00:18:09] 那么王安石这个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呢
[00:18:11] 王安石主要做的是救灾
[00:18:15] 和水利
[00:18:17] 一方面是救灾
[00:18:19] 第二是做水利工程
[00:18:20] 同时王安石在鄞县任上做了一件很出色的事
[00:18:26] 就是在
[00:18:27] 他到鄞县的第二年的春天
[00:18:30] 当老百姓青黄不接的时候
[00:18:32] 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00:18:34] 就是他把官府的粮食借给老百姓
[00:18:39] 约定
[00:18:39] 老百姓呢
[00:18:40] 到秋天可以还
[00:18:41] 然后浇少量的利息
[00:18:45] 这样呢
[00:18:46] 既帮助了老百姓
[00:18:48] 也使官府里的陈良得到了更新
[00:18:52] 你把陈良这个老百姓啊
[00:18:54] 秋天老百姓把心打来的粮食交往上来了
[00:18:57] 这样官府的粮食得到了更新
[00:19:00] 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00:19:03] 这个地方任职的这个措施啊
[00:19:06] 应当是王安石后来实行变法的一个一个前奏
[00:19:12] 银线期满以后
[00:19:14] 王安石再次放弃进京做官
[00:19:18] 做了第三任官
[00:19:20] 是苏州通判
[00:19:21] 苏州就今天的安徽潜山县
[00:19:24] 在这里仍然是
[00:19:27] 这个关注民生啊
[00:19:29] 这个兴修水利啊
[00:19:30] 这个地方官期间他经历了很多
[00:19:34] 了解了很多
[00:19:35] 也体验了很多
[00:19:38] 这期间
[00:19:39] 朝廷两次下文招他进京去参加应试
[00:19:45] 他拒绝了
[00:19:46] 当然拒绝了理由
[00:19:48] 四条
[00:19:49] 一世祖母年老
[00:19:52] 二是鲜橙味藏
[00:19:55] 三是家贫口重
[00:19:57] 四是二妹当假
[00:20:00] 就是我一大堆家事
[00:20:01] 我没法进京
[00:20:03] 所以这样一来
[00:20:04] 它一直在地方忍吧
[00:20:07] 王安石屡次接到朝廷的征召不去
[00:20:11] 这在当时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
[00:20:15] 这倒不是说他需要
[00:20:17] 炒作自己
[00:20:19] 而是他希望自己学的东西能够付诸实践
[00:20:23] 如果仅仅是做一个三管之职
[00:20:27] 他不愿意去
[00:20:29] 那么王石的第四次任职是在哪儿呢
[00:20:33] 在苏州通判印满以后
[00:20:36] 中央政府到底还是把王安石调到京城做了群牧判官
[00:20:43] 这个群牧判官这个关
[00:20:44] 那是个管马的官
[00:20:47] 是专门指导检查全国的养马场和养马间
[00:20:52] 很清闲
[00:20:54] 待遇优厚
[00:20:56] 而且呢
[00:20:57] 很容易得到提拔
[00:20:59] 这个群牧判官是他的第四任
[00:21:02] 他不久又辞掉了
[00:21:05] 最后
[00:21:06] 在他的再三请求之下
[00:21:09] 1057年
[00:21:11] 顽石
[00:21:13] 至常州
[00:21:15] 做常州的知州
[00:21:17] 又回到地方任职1058年
[00:21:22] 做了江南东路的提点刑狱
[00:21:27] 这个宋代的地方行政啊
[00:21:29] 他是这样画的
[00:21:29] 最基层市县线上面试
[00:21:32] 周周上面是绿
[00:21:35] 他做了江南东路的提点刑狱
[00:21:38] 提点刑狱的事
[00:21:39] 主管司法和刑刑迂的一个司法官
[00:21:45] 所以提点刑狱不能在一个地方
[00:21:47] 尽管他呢有一个固定的一个办公地点
[00:21:51] 但他这个提点刑狱在江南东路
[00:21:53] 他不断地巡回去办公
[00:21:57] 走遍呢今天的苏南
[00:21:59] 皖南
[00:22:00] 江西
[00:22:01] 这是当时的江南东路的辖地
[00:22:05] 这是王安石第五任、第六任
[00:22:09] 在地方上任官
[00:22:17] 鄞县任职期满后
[00:22:19] 王安石再次放弃进京做官的机会
[00:22:22] 继续留在地方
[00:22:24] 此后又多次拒绝到京城任职
[00:22:27] 就这样
[00:22:28] 在王安石带钱六人官职中
[00:22:31] 只有一任是惊险的军官
[00:22:33] 还是他迫不得已到京城
[00:22:36] 耳
[00:22:36] 到京城任职不久
[00:22:38] 他就要求回到地方
[00:22:40] 那么最终他是怎样回到京城的
[00:22:44] 回京之后
[00:22:45] 他又写出了一篇什么样的让世人震惊的文章呢
[00:22:50] 一直到
[00:22:52] 这个半年以后
[00:22:56] 中央政府给王安石下令
[00:22:59] 调他进京
[00:23:01] 做三司度支判官
[00:23:04] 这个关就比较实了
[00:23:08] 因为三思是国家的总管
[00:23:11] 财务的关
[00:23:14] 当时这个北宋的中央政府有中书门下
[00:23:19] 是最高行政的
[00:23:21] 有树密院是最高军事长官
[00:23:25] 所管的机构还有一个三思
[00:23:29] 这个三思是主管全国财政的
[00:23:32] 王石第七任官是调到三司
[00:23:36] 坐度支判官这个关的这个最重要的地方
[00:23:40] 你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财政的总体状况
[00:23:44] 所以我要是在这个任上
[00:23:47] 他愿意干
[00:23:48] 因为这个官不是一个三管那样的一个庆要支管儿
[00:23:54] 是个有实质石泉
[00:23:55] 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关系
[00:23:58] 所以1059年
[00:24:00] 王安石到京城开封担任
[00:24:04] 这个三次毒之判官
[00:24:07] 这个时候王安石已经38 岁了
[00:24:12] 38 岁的王安石经历了
[00:24:16] 18年地方上的任职
[00:24:19] 对于这个当时北宋的现实状况
[00:24:23] 特别是做了三四度的判断以后
[00:24:26] 他对北宋的财政状况有了了解
[00:24:29] 所以这个时候王安石
[00:24:33] 就给宋仁宗写了一封非常有名的奏疏
[00:24:40] 这封奏疏叫做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00:24:45] 或者叫做上仁宗皇帝万言书
[00:24:49] 两个人都可以
[00:24:52] 我们简称为万言书
[00:24:54] 我们讲王安石的主要成就是在散文上和他的诗歌创作上
[00:25:01] 因为唐宋八大家是一个散文作家的流派
[00:25:05] 王安石的散文和我们今天讲的散文不一样
[00:25:09] 当时的散文的概念呢
[00:25:11] 就是除了诗歌以外的
[00:25:13] 我们都把他称作散文
[00:25:15] 包括当时的一些公文
[00:25:18] 所以王安石的万言书是他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非常重要的一个代表作
[00:25:27] 那么这个代表作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00:25:32] 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00:25:35] 如果概括起来
[00:25:37] 一句话
[00:25:38] 那就是不改革
[00:25:41] 就完蛋
[00:25:42] 换一句话说
[00:25:44] 就是必须改革了
[00:25:46] 这就是万言书最重要的内容
[00:25:48] 中国古代啊
[00:25:50] 给皇帝的奏书可以说是堆积如山
[00:25:55] 但是大部分奏疏
[00:25:58] 都可以说是垃圾
[00:26:00] 但只有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万言书
[00:26:05] 是剩1万G 的奏疏中间的精品
[00:26:09] 我们为什么说这个万言书是精品
[00:26:12] 是王安诗散文的代表作
[00:26:15] 因为这篇奏疏尽管字数长达万言
[00:26:21] 但是思想深刻
[00:26:24] 议论严密
[00:26:25] 逻辑清晰
[00:26:27] 用词精当
[00:26:29] 洋洋万言
[00:26:31] 毫无拖沓之感
[00:26:34] 它体现了王安石日后变法的基本思想
[00:26:39] 而且的话呢
[00:26:41] 表现了王安石是散文的一种成熟的
[00:26:44] 风格
[00:26:46] 但是这封奏疏
[00:26:48] 上达天听送到沈荣铮手里以后
[00:26:51] 宋仁宗
[00:26:54] 做了什么反应呢
[00:26:55] 史书没有记载
[00:26:58] 史书无载
[00:26:59] 那就说明宋仁宗对王安石精心写作的万言书
[00:27:04] 我们用一个成语来表示
[00:27:06] 就无动于衷
[00:27:09] 这个时候宋仁宗已经做了30 多年的皇帝
[00:27:12] 宋仁宗一共在一共在位是42 年
[00:27:16] 可以说是
[00:27:18] 北宋历史上
[00:27:20] 宋代历史上
[00:27:21] 或者说中
[00:27:22] 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
[00:27:25] 一代明君
[00:27:27] 他死的时候
[00:27:28] 连辽国的君主液氯红旗都嚎啕大哭
[00:27:33] 宋仁宗最后的谥号是人
[00:27:37] 这个皇帝死后的谥号称为人的
[00:27:41] 是极其少见的
[00:27:44] 这可以说是对皇帝医生工业的一个最高的评价
[00:27:51] 这么一个皇帝
[00:27:53] 对于这么一个大臣写来的奏疏
[00:27:56] 为什么无动于衷呢
[00:27:59] 我们也用两个成语
[00:28:01] 一个叫心知肚明
[00:28:03] 一个叫心有余悸
[00:28:07] 为什么说叫心知肚明呢
[00:28:10] 因为宋仁宗对大宋王朝建国以来
[00:28:16] 所有的
[00:28:18] 弊端
[00:28:19] 它的内忧
[00:28:20] 他的YY 换看得清清楚楚
[00:28:24] 他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皇帝
[00:28:26] 他非常清楚
[00:28:28] 这叫心知肚明
[00:28:30] 知道什么名了什么
[00:28:32] 他知道王安石说得对
[00:28:35] 北宋需要改革了
[00:28:38] 这叫心知肚明
[00:28:40] 那么为什么又叫心有余悸呢
[00:28:43] 你心有余悸是因为宋仁宗
[00:28:47] 已提到改革
[00:28:49] 一想到改革
[00:28:51] 一看到改革
[00:28:52] 两个字头都大了
[00:28:55] 他不敢
[00:28:57] 因为宋仁宗在此前
[00:29:00] 也就是在王安石上万言书之前的17 年
[00:29:05] 公元1043年
[00:29:07] 曾经提拔范仲淹倒过一次励志的改革
[00:29:14] 这次立志改革
[00:29:16] 历史上叫做庆历新政
[00:29:18] 庆历新政谈不上是个改革
[00:29:23] 庆历新政充其量只是一个改良
[00:29:29] 因为庆历新政的内容非常受局限
[00:29:33] 仅仅局限在励志
[00:29:36] 而且呢
[00:29:37] 还仅仅是对立志做了一些微调
[00:29:40] 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00:29:42] 即使是这样一个微调
[00:29:45] 在朝堂之上
[00:29:47] 引发了一场暴风骤雨
[00:29:51] 很多人出来指责庆历新政
[00:29:56] 指责主要是三点
[00:29:58] 第一
[00:29:59] 规模太大了
[00:30:00] 第二
[00:30:01] 步子太快了
[00:30:03] 第三
[00:30:03] 力度太猛了
[00:30:06] 规模太大
[00:30:07] 步子太快
[00:30:09] 力度太猛
[00:30:10] 总而言之
[00:30:11] 是不允许对历史改革
[00:30:16] 因为这个励志的改革必然触犯了一些官员的既得利益
[00:30:23] 这个既得利益集团不允许这种改革
[00:30:27] 其实范仲淹所提的这些东西
[00:30:31] 这些官员看得也很清楚
[00:30:33] 确实是
[00:30:35] 当时励志的一些弊端需要改
[00:30:39] 但是改的结果呢
[00:30:41] 必然是触犯自己的利益
[00:30:44] 那么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00:30:46] 所以这些官员就不约而同地联合起来阻止这个改革
[00:30:51] 当然她们阻止并没有正面的
[00:30:55] 去说改的不对
[00:30:57] 而是找了一个非常
[00:31:02] 冠冕堂皇的借口
[00:31:05] 就是一个一个词汇叫朋党
[00:31:10] 什么叫朋党
[00:31:11] 朋党就是结党营私
[00:31:14] 搞小集团
[00:31:17] 这个朋党一出现
[00:31:19] 这个词一出现
[00:31:20] 马上引发了宋仁宗极大的反感和嫉妒的猜疑
[00:31:28] 宋仁宗对朋党这个词极其敏感
[00:31:32] 为什么大家对这个词很敏感呢
[00:31:35] 因为当皇帝都知道朋党这个词可能会危及到皇权
[00:31:42] 这就是他敏感的最根本的原因
[00:31:46] 更奇特的一点是
[00:31:48] 反对派还找人模仿着比及伪造了一个密信
[00:31:55] 说这个改革派要废掉宋仁宗
[00:31:59] 另立一个新皇帝
[00:32:02] 这个信就传到宋仁宗手里去了
[00:32:05] 宋仁宗看了以后未必全信
[00:32:09] 但是这个姓对他来说是个致命的一集
[00:32:14] 也是一个导火索
[00:32:16] 本来就有朋党论
[00:32:18] 他已经感到有危及了
[00:32:21] 结果这个密信伪造的密信一上来
[00:32:24] 宋仁宗自己就完全动摇了
[00:32:28] 所以
[00:32:29] 在这种情况下
[00:32:30] 他首先考虑的是自保
[00:32:33] 改过来改过去
[00:32:34] 总不能把自己的皇帝位置改掉了
[00:32:37] 所以慎荣宗
[00:32:39] 原先那个励精图治
[00:32:42] 奋发图强的宋仁宗
[00:32:44] 这个是完全消失了
[00:32:47] 一举废除了庆历新政
[00:32:50] 把范仲淹等人全部免除到外地
[00:32:56] 一年零四个月的庆历新政就这样破产了
[00:33:01] 庆历新政偃旗息鼓以后
[00:33:04] 这个宋仁宗啊已经
[00:33:08] 完全失去了改革的锐气
[00:33:11] 所以这个时候看到王安石
[00:33:14] 王安石的这个万言书
[00:33:17] 他再不会去冒任何风险进行改革
[00:33:23] 所以万言书被
[00:33:25] 放弃万言书被忽略就是个历史的必然
[00:33:30] 虽然王安士雄心勃勃想改革
[00:33:34] 但宋仁宗却无动于衷
[00:33:36] 这不仅仅是因为庆历新政给仁宗皇帝留下了沉重的心理阴影
[00:33:43] 据说还因为宋仁宗对王安石印象不佳
[00:33:46] 认为他是个奸诈者
[00:33:49] 这又是怎么回事
[00:33:51] 而王安石的春天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到来呢
[00:33:56] 另外呢
[00:33:57] 还我们现在看到了文献中间还有一条记载
[00:34:01] 说宋真宗对王是印象不好
[00:34:05] 印象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00:34:06] 说王石是一个奸诈之徒
[00:34:10] 为什么说完事这个奸诈之徒呢
[00:34:13] 说这个事儿源自一个偶然事件
[00:34:16] 什么偶然事件呢
[00:34:18] 说北宋年间呢
[00:34:20] 有一个习惯
[00:34:21] 每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
[00:34:24] 皇帝要召集一批大臣
[00:34:27] 到宫廷里面搞一个赏花钓鱼愿
[00:34:32] 这个赏花钓鱼乐就这么几项活动
[00:34:35] 第一
[00:34:36] 赏花
[00:34:37] 第二钓鱼
[00:34:38] 第三射箭
[00:34:40] 第四喝酒
[00:34:42] 第五作诗
[00:34:43] 就是一个娱乐
[00:34:46] 当时王安石的职务呢
[00:34:48] 是直至告
[00:34:49] 直至告示
[00:34:50] 给皇帝起草诏书的
[00:34:53] 所以他也参会了
[00:34:55] 参会的时候呢
[00:34:56] 因为要有钓鱼
[00:34:58] 所以那些侍从们呢
[00:35:00] 给每一个官员旁身旁放着一盘子鱼饵
[00:35:05] 钓鱼的鱼饵
[00:35:07] 黄石
[00:35:08] 不知道
[00:35:08] 就捏着第一个鱼饵吃了
[00:35:12] 然后吃了第一个以后呢
[00:35:14] 觉得味道还不错
[00:35:16] 就把整个e 盘儿钓鱼的鱼食儿全吃完了
[00:35:22] 当时很多人看见了
[00:35:24] 宋仁宗也看见了
[00:35:26] 没说下来
[00:35:28] 第二天
[00:35:31] 宋仁宗很不高兴
[00:35:33] 他说
[00:35:33] 作为一个大臣
[00:35:35] 如果你第一次务实的那个鱼饵
[00:35:38] 那可以原谅
[00:35:40] 但你总不能把e 盘的鱼饵全吃光了
[00:35:44] 这不符合人情
[00:35:46] 所以这个人是个奸诈之徒
[00:35:49] 就这么一个偶然事件
[00:35:52] 呃
[00:35:54] 这件事儿记载在宋代
[00:35:56] 非常有名的一个笔记叫邵氏闻见录记载了
[00:36:02] 可信不可信呢
[00:36:05] 我的看法是不可信
[00:36:07] 其实不可信
[00:36:08] 这是流传很广
[00:36:10] 很多了解王安石人都知道
[00:36:12] 王安石这个人把鱼食给吃了
[00:36:16] 啊
[00:36:16] 皇帝的酒宴上把鱼食给吃了
[00:36:19] 实际上不可能
[00:36:21] 我们现在看到的记载
[00:36:24] 宋史仁宗传的记载啊
[00:36:26] 我们看到的是
[00:36:28] 王安石是在嘉佑六年的六月担任的至高
[00:36:36] 送N 这一年确实举办过一个赏花钓鱼宴
[00:36:40] 但这个赏花钓鱼宴呢
[00:36:41] 是在三月
[00:36:44] 他六月作之至高三月举行的这个
[00:36:49] 赏花钓鱼院
[00:36:50] 王安石不可能参加
[00:36:53] 至于说写那个万言书
[00:36:56] 万言书是在这以后两年所写的
[00:37:00] 所以应当说
[00:37:02] 这个赏花钓鱼愿往往是吃鱼饵
[00:37:05] 就邵氏闻见录记载的非常有名
[00:37:08] 这个故事其实是不可靠的
[00:37:11] 总而言之
[00:37:14] 不论这个宋仁宗是不是喜欢玩屎啊
[00:37:18] 我们刚才说那个不喜欢使那个传说并不可靠
[00:37:22] 但是总而言之一句话
[00:37:25] 在经历过庆历新政以后
[00:37:28] 这个时候啊
[00:37:30] 这个宋仁宗的锐气没有了
[00:37:33] 疑虑增加了
[00:37:35] 所以在宋仁宗的眼里边
[00:37:38] 你别说写万言书了
[00:37:40] 你写上10万年
[00:37:42] 血上百万言
[00:37:44] 你有写一套丛书
[00:37:46] 说多少也没有用
[00:37:48] 万言不值一杯水
[00:37:51] 总而言之
[00:37:53] 王安石上了万言书以后
[00:37:55] 宋仁宗连个泡泡都没冒
[00:37:59] 实际上
[00:38:00] 在整个人中朝
[00:38:03] 当时没有得到
[00:38:06] 这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00:38:09] 永远
[00:38:10] 没有机会了
[00:38:12] 因为1063年
[00:38:14] 宋仁宗去世
[00:38:16] 在位42 年
[00:38:18] 去世了
[00:38:20] 这一年的八月
[00:38:21] 宋仁宗去世
[00:38:22] 是三月去世
[00:38:24] 到了八月
[00:38:25] 王安石的母亲
[00:38:27] 在京城开封趋势了
[00:38:29] 按规定办事要辞去官职
[00:38:31] 回去为母亲守丧三年
[00:38:35] 回去守母丧
[00:38:37] 这样
[00:38:38] 王安石向朝廷告假
[00:38:40] 带着他的兄弟
[00:38:42] 扶着她母亲的灵柩回到江宁
[00:38:46] 和他父亲合葬
[00:38:49] 并且留在江宁为他母亲受伤
[00:38:52] 在宋仁宗去世以后
[00:38:54] 宋英宗就在1063年当年就继位了
[00:38:59] 气味以后
[00:39:00] 到1065 年的七月
[00:39:02] 王安石服丧期满以后
[00:39:05] 英宗就下令叫王安石到京城来
[00:39:10] 按照惯例
[00:39:11] 要官复原职的单只知道
[00:39:14] 但王安石一直推说有病
[00:39:16] 始终不去
[00:39:17] 仁宗在位42 年
[00:39:21] 死了以后
[00:39:22] 英宗继位
[00:39:24] 这个中国古代的这个规律啊
[00:39:26] 基本上都是如此
[00:39:28] 这个老皇帝在位时间再长以后
[00:39:34] 他的儿子继位以后
[00:39:35] 一般都是短命的皇帝
[00:39:38] 所以兴宋英宗在位不足四年就死了
[00:39:44] 他一直做太子
[00:39:46] 一直记接不了班
[00:39:48] 所以
[00:39:50] 英宗基本上这四年的将近四年中间没有什么政绩可说
[00:39:56] 很快就死掉了
[00:39:58] 宋英宗去世以后
[00:40:01] 宋神宗继位
[00:40:02] 宋神宗当时多大呢
[00:40:04] 20岁
[00:40:07] 20岁的宋神宗继位啊
[00:40:10] 这个20 岁
[00:40:11] 正是一个意气风发、血气方刚的年代
[00:40:15] 当宋神宗坐上皇帝宝座的时候
[00:40:19] 他面对的是一个传下来的一个百孔千疮的夹页
[00:40:26] 而20岁的宋神宗又是一个有使命感
[00:40:31] 有责任心的一个
[00:40:33] 年轻的皇帝
[00:40:35] 他有宏伟的抱负
[00:40:38] 他不想成为大宋王朝的末代皇帝
[00:40:43] 所以他希望能够把大宋王朝能从悬崖绝路上拉回来
[00:40:51] 那么这样一个奋发有为的皇帝
[00:40:55] 必然需要有一个人来辅佐他
[00:41:00] 那么
[00:41:00] 这个辅佐他的人现在到底蜗居在哪里呢
[00:41:06] 我们下
您可能还喜欢歌手百家讲坛的歌曲:
- 清代皇陵谜案 8 不愿子随父葬的雍正帝
- 清代皇陵谜案 9 不堪回首的嘉庆陵寝大案
- 《百家讲坛》 20160815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4 人生自有诗意
- 《百家讲坛》 20160814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3 古文别有洞天
- 《百家讲坛》 20160813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2 不避众怨的执政
- 《百家讲坛》 20160810 唐宋八大家·苏辙1 弟不必不如兄
- 《百家讲坛》 20160809 唐宋八大家·苏轼4 伟大的天才与全才
- 《百家讲坛》 20160808 唐宋八大家·苏轼3 最包容的朋友圈
- 《百家讲坛》 20160728 走近林则徐4 别样“林青天”
- 《百家讲坛》 20160809 唐宋八大家·苏轼4 伟大的天才与全才
随机推荐歌词:
- 愿望就是明天 [罗文]
- 穷的只有爱 [杨谨&张智成]
- Unchain [Lullacry]
- Sta Ipa Ola [Sokratis Malamas]
- Every Little Thing She Does Is Magic [The Police]
- I Believe To My Soul [Ray Charles]
- Take The ‘A’ Train [Ella Fitzgerald]
- Timide serenade [Dalida]
- Somebody Touched Me [The Dillards]
- Stick to the Status Quo [Factory]
- Diddley Daddy [Bo Diddley]
- Someday, Someday [Skeeter Davis]
- Let’s Stay Together [80s Pop Stars]
- Chim Chim Cheree (From ’Mary Poppins’) [Zip-a-dee-doo-dah]
- She’s Always There [Vernon Oxford]
- One Of Us Cannot Be Wrong(Album Version) [Leonard Cohen]
- Sutilmente a Susana [Los Náufragos]
- Put my little Shoes Away [The Everly Brothers]
- Oh Lonesome Me(Remaster) [Don Gibson]
- Just Out of Reach [Dottie West]
- On Your Time [Ponderosa]
- I Went to Your Wedding [Paul Anka]
- LOVE [Psy&太阳]
- Best Of Me [Sightless]
- Thundersteel [Riot]
- river [GUMI]
- TO BE ’’2002 ReBirth Mix’’ [浜崎あゆみ]
- Satellite [The Hooters]
- 洪湖水浪打浪 [汤浪沙&夏怡]
- 为给爸爸冲喜,我向丹麦男友求婚 [故事FM]
- Cuando Tu Me Quieras [Nelson Ned]
- 谁在谁心里(和声版) [飞歌]
- Rebels [Tooji&Chris Whale]
- Polaroids [diego vasallo y el cabare]
- Pretty Pearly [Gene Vincent]
- Distant Camera(LP版) [Neil Young]
- Embraceable You [Wynton Marsalis Septet]
- 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 [孙刚]
- 恋は混沌の隷也 [這いよれ! ニャル子さん]
- What Am I Gonna Do(I’m so in Love with You) [Rod Stewart]
- Elevator Rock [Tommy Steele&the steel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