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歌词就来最浮云

《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5 令人惊叹的微生物》歌词

所属专辑: 科学有故事 歌手: 科学大求真 时长: 24:53
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5 令人惊叹的微生物

[00:00:00] 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00:00:05] 欢迎收听科学有故事

[00:00:09] 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更重要

[00:00:11] 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00:00:17] 这是科学有故事与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联合制作的科普节目

[00:00:22] 我是你的主播汪洁

[00:00:25] 如果你总是会留意周围的微生物在别人的眼里啊

[00:00:29] 恐怕就不是一个好习惯了著名的法国化学家细菌学家巴斯德就有这个习惯

[00:00:35] 他甚至啊

[00:00:36] 经常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每一盘端到他面前的菜肴

[00:00:41] 我估计啊跟他一起就餐的人不会有很愉快的经历

[00:00:45] 请他吃饭的人也不可能多

[00:00:47] 但是微生物的世界真的很值得人类留意今天啊

[00:00:52] 请你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这个令人惊叹的小世界

[00:00:59] 我们从何而来

[00:01:02] 要去向何方

[00:01:07] 一个星球一个实验

[00:01:10] 请听我为您讲述有关宇宙自然生命简史

[00:01:21] 事实上

[00:01:21] 你根本没有必要去刻意回避微生物

[00:01:24] 因为他们始终围绕着你

[00:01:27] 而且数量多到你根本无法想象

[00:01:29] 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人

[00:01:31] 与大多数人一样讲卫生

[00:01:33] 那么大约会有一万亿个细菌

[00:01:36] 在你的皮肤上进食

[00:01:38] 平均每平方厘米上就有几千万个

[00:01:41] 他们在那里啊

[00:01:42] 每天要吃掉的皮屑是1 1 片还要再加上从你的每个毛孔和组织中渗出来的美味油脂

[00:01:51] 增强体质的矿物质

[00:01:53] 你是他们享用不尽的自助餐

[00:01:55] 而且你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暖融融又不停移动的场所

[00:02:00] 作为感谢啊

[00:02:01] 他们给了你体臭以上这些啊

[00:02:03] 还只是寄生在你皮肤上的细菌

[00:02:06] 此外啊

[00:02:07] 还有超过万亿级的其他细菌隐藏在你的肠道和鼻腔中粘在你的头发和眼睫毛上

[00:02:16] 他们在你的眼睛表面游泳

[00:02:18] 在你的牙釉质上钻孔丹丹在你的消化系统中就有超过40 0种类型

[00:02:25] 十到一百万亿个微生物

[00:02:28] 那到底是多少啊

[00:02:29] 不同的资料给出的数据差别较大

[00:02:31] 总之啊也是以万亿计

[00:02:34] 有的分解糖

[00:02:35] 有的处理淀粉有的呢

[00:02:38] 则像其他细菌发起进攻

[00:02:41] 但也有数量

[00:02:41] 极为巨大的细菌还没有发现有什么功用

[00:02:44] 例如啊

[00:02:45] 我们肠内有一种螺旋体

[00:02:47] 他们似乎啊

[00:02:48] 只是因为喜欢和你在一起

[00:02:50] 每个人的身体呢

[00:02:52] 大约由1 亿个细胞组成

[00:02:55] 但却寄生了10亿个细菌的细胞

[00:02:58] 因此呢

[00:02:59] 可以说啊

[00:03:00] 细菌是我们身体的很大一部分

[00:03:03] 当然如果我们从细菌的角度来看的话

[00:03:05] 我们只是他们很小的一部分

[00:03:08] 因为我们体型庞大

[00:03:10] 头脑聪明还会使用抗生素和杀菌剂

[00:03:14] 所以啊

[00:03:14] 我们很容易误以为已经把细菌逼到了生存的边缘

[00:03:19] 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

[00:03:20]

[00:03:20] 别天真了

[00:03:21] 细菌啊

[00:03:22] 确实不会建造城市也不会过有意思的社交生活

[00:03:26] 但我敢说他可以生活到太阳爆炸的那一天

[00:03:30] 这是他们的行星略带一些夸张的说

[00:03:33]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啊

[00:03:36] 他们允许我们存在

[00:03:38] 千万别忘了没有我们的几十亿年中细菌

[00:03:41] 活得好好的

[00:03:43] 但如果没有了他们我们连一天也活不了他们处理我们产生的垃圾使他们重新变得有用

[00:03:50] 没有他们的心情咀嚼什么也不会腐烂

[00:03:53] 细菌净化污水保持土壤的肥沃

[00:03:56] 细菌在肠道中为我们合成维生素把我们吃下去的东西转换成有用的糖和多糖

[00:04:04] 他们还与入侵我们身体的细菌作战

[00:04:07] 细菌把空气中的氮转换成核苷酸和氨基酸

[00:04:12] 这是一项令人满意的伟大功绩

[00:04:15] 我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此

[00:04:18] 马克里斯和沙埂说过如果让现代工业来做同样的事情

[00:04:23] 比如说吧

[00:04:23] 制造化肥工厂

[00:04:25] 必须把原材料加热到50 0摄氏度

[00:04:28] 在施加30 0个大气压强而细菌啊

[00:04:31] 不慌不忙

[00:04:32] 几乎可以在任何自然条件下日夜无休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00:04:37] 感谢上帝

[00:04:38] 如果不是这些细菌转化者

[00:04:40] 但没有任何大型动物能存活尤为重要的是正是微生物不断的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呼吸的空气并保持大气稳定

[00:04:52] 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有两个来源

[00:04:54] 一个是陆地植物的光合作用

[00:04:57] 另一个啊

[00:04:57] 就是海洋中微生物的光合作用

[00:05:00] 但是呢

[00:05:01] 区别在于陆地植物是白天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00:05:05] 但是晚上啊

[00:05:06] 他们通过呼吸作用

[00:05:08] 把氧气给吃回来一部分两相抵消

[00:05:11] 近视放出的氧气就剩下的不多了

[00:05:13] 而包括现代蓝均也被称作蓝绿藻在内的海洋微生物则不同

[00:05:19] 他们白天勤勤恳恳地释放氧气

[00:05:22] 这些氧气啊

[00:05:23] 以小气泡的方式进入大气

[00:05:25] 但是到了晚上他们吃不回来了

[00:05:28] 因为海水里面溶解的氧气是很有限的

[00:05:31] 所以供我们呼吸的绝大多数氧气都是由这些微生物制造的

[00:05:36] 我们真的应该感谢他们

[00:05:38] 海藻以及其他一些海水中的微小生物每年啊

[00:05:43] 就是以冒小气泡的方式制造了150 0亿立方千米的氧气细菌的繁殖能力极其惊人

[00:05:51] 他们中最疯狂的技能

[00:05:53] 在十分钟之内产生下一代

[00:05:56] 比如有一种叫产气荚膜梭菌的这是一种会引起坏疽的讨厌生物

[00:06:03] 他九分钟就可以繁殖出下代

[00:06:05] 而且马不停蹄地继续分裂

[00:06:08] 按照这样的速率繁殖

[00:06:09] 从数学上来说呢

[00:06:11] 一个细菌在两天后

[00:06:13] 他们的数量一个细菌在两天后

[00:06:16] 他们的数量就可以超过宇宙中质子的数量

[00:06:20] 按照比利时生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德迪夫的说法

[00:06:25] 只要营养充足

[00:06:26] 一个细菌细胞可以在一天之内产生二百八十万亿个个体平均而言

[00:06:33] 而人体细胞在相同的时间内仅能分裂一次

[00:06:38] 大约每10 0万次细胞分裂就会产生一个突变体

[00:06:43] 对这个突变体来说

[00:06:44] 通常啊都不是什么好事

[00:06:47] 因为对生物而言变化意味着风险

[00:06:50] 但是有时在很偶然的情况下

[00:06:53] 这疑心的细菌会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能力

[00:06:57] 例如刚好可以抵御抗生素

[00:07:00] 于是细菌便可以共享这一能力任何一个细菌都可以从别的细菌身上获得一小段基因编码甚至啊

[00:07:09] 整条染色体过去

[00:07:11] 我一直以为啊所有具备耐药性的细菌都应该是那个突变体的后代

[00:07:17] 没想到啊

[00:07:17] 我跟专家一了解细菌比我们想象的更能耐

[00:07:21] 如果一个细菌死了他的DNA 可以释放到环境中被其他细菌摄取后

[00:07:27] 那些细菌也就获得了耐药性打一个夸张的比喻啊

[00:07:32] 这就好比我们人类能从昆虫那儿获得必要的基因长出翅膀或者能在天花

[00:07:38] 板上行走

[00:07:39] 马克里斯和沙埂在他们合著的一本书微小的宇宙中写道

[00:07:44] 所有的细菌实际上都是在同一个基因库中游泳

[00:07:49] 在某一个细菌区域出现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会迅速的扩散到另外一些区域中

[00:07:56] 这意味着如果从基因的角度去看细菌

[00:08:00] 那么所有的细菌就像是一个超级生物

[00:08:04] 虽然微小而分散

[00:08:05] 但却难以战胜

[00:08:07] 在任何你吐出低下或者泼出的东西上

[00:08:11] 细菌都能生长和繁殖

[00:08:14] 只要给他们一点水气

[00:08:16] 比如啊

[00:08:16] 你用湿抹布擦一下柜子

[00:08:18] 他们很快就会在上面滋生就像凭空而来它们什么都吃

[00:08:23] 不论是木头墙纸上的胶水还是干气中的金属颗粒

[00:08:28]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尹固硫杆菌的细菌

[00:08:33] 他们竟然可以生活在足以融化金属的浓硫酸中

[00:08:38] 实际上啊离了硫酸

[00:08:40] 他们反倒活不了

[00:08:41] 还有一种叫是放射微球菌的细菌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在核废料桶中拼命地吃着里面的布和其他一些物质

[00:08:52] 有一些细菌分解化学物质

[00:08:54] 但据我们所知

[00:08:56] 他们从中得不到一点儿好处

[00:08:58] 细菌的生存范围极为广阔

[00:09:00] 不论是沸腾的泥潭和烧减持

[00:09:04] 还是盐城的深处和海底

[00:09:06] 我们都能找到他们

[00:09:07] 我们在南极洲麦克默多干谷的冰水池中发现了他们

[00:09:12] 我们在太平洋超过110 00米深的海底也发现了他们那里的压力啊

[00:09:18] 可是地表的10 00多倍

[00:09:20] 相当于50 多架大型客机压在上面

[00:09:24] 有些细菌似乎是无法被消灭的

[00:09:27] 比如说耐辐射奇球菌核辐射也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用放射线轰击他的DNA 碎片竟然能立即重组就好像是恐怖电影中一只杀不死的怪物四处乱飞的肢体碎片一样生存能力最强的可能是一种叫链球菌的细菌

[00:09:47] 它躲在密封的照相机镜头中

[00:09:49] 在月球上啊呆了两年之后又恢复

[00:09:52] 生机把当时发现他的人吓了一大跳

[00:09:55] 还以为啊是月球上发现了生命

[00:09:58] 总而言之呢

[00:09:59] 几乎没有什么环境是细菌不能生存的人们把探测棒深入到深海热液的喷口那里热得连探测棒也开始融化

[00:10:09] 但是居然还发现了细菌上世纪20 年代有两位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巴斯汀和格利尔他们宣布

[00:10:19] 从来自地下6 00米深处的石油中分离出了一种活着的细菌

[00:10:25] 当时啊

[00:10:26] 这个观点被认为实在是太荒唐了

[00:10:28] 因为人们实在不认为在6 00米深的地下还能有活的东西

[00:10:33] 整整50年中

[00:10:35] 人们都假定样品受到了地面微生物的污染

[00:10:38]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大量的微生物生活在地球内部的深处

[00:10:43] 他们中有许多与典型的有机世界大相迳庭

[00:10:48] 它们啃食岩石

[00:10:49] 或者说是岩石中的物质

[00:10:52] 比如铁硫

[00:10:54] 锰等他们吸入的也是一些很怪的东西

[00:10:57] 比如铁个股甚至啊是由这一过程也许对浓缩精铜等贵金属起到了作用

[00:11:06] 也可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存储帮助很大

[00:11:09] 甚至有种观点认为

[00:11:11] 正是由于它们辛勤地咀嚼才创造了地壳

[00:11:15] 现在呢

[00:11:16] 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的脚底下可能生活着10 0万亿吨细菌

[00:11:22] 它们被统称为地下自养微生物生态圈

[00:11:26] 英文缩写呢

[00:11:27] 是slime slime

[00:11:30] 康奈尔大学的托马斯高尔德估计

[00:11:33] 如果把地球内部的细菌全部挖出来堆到地面上可以在整个地球表面推出15 米高之多

[00:11:43] 相当于阿四五层楼

[00:11:45] 假如这个估计正确的话

[00:11:46] 那么意味着生活在地底下的生命要比生活在地上的还要多呢好小歇一下进个小广告

[00:11:57] 我是科学史评话的主播吴京平

[00:11:59] 我是科学有故事的主播汪洁这是一堂为期半年的科普经典解读课跟着我们打开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

[00:12:09] 毁了你们三观我们可不负责科普经典解读课已经开始正常更新

[00:12:17] 请到喜马拉雅FM 上搜索即可在地底深处微生物紧紧收缩着它们的个头

[00:12:25] 并且很懒惰

[00:12:27] 他们中最活跃的也要一个世纪才分裂一次

[00:12:31] 有些可能要50 0年才分裂一次经济学人杂志为此评论到长寿的关键

[00:12:37] 看起来啊

[00:12:38] 就是扫动

[00:12:39] 一旦环境变的恶劣细菌就会关闭所有的系统等待好时光

[00:12:44] 199 7年科学家们成功的激活了一些炭疽细菌

[00:12:48] 它们在挪威的特隆赫姆博物馆的展品上冬眠了80 年之久有一天保存了118 年的肉罐头

[00:12:57] 请保存了166 年的啤酒

[00:13:00] 刚一打开有一些微生物就立即苏醒了过来

[00:13:04] 1986 年

[00:13:05] 俄罗斯科学院宣布他们激活了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已经休眠了30 0万年的细菌

[00:13:13] 而宾夕法尼亚西切斯特大学的弗里兰和他的同事们于2 000年宣布在新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地下6 00米深的岩井中有一种叫做二叠纪芽孢杆菌的细菌已经休眠了2 .5 亿年

[00:13:30] 他们激活了这些细菌

[00:13:32] 如果真是这样啊

[00:13:33] 这些微生物可是比这片大陆还要古老

[00:13:37] 当然弗里兰的这份报告也遭到了许多有利的质疑

[00:13:42] 有很多生化学家坚持认为

[00:13:44]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微生物的某些成分会失效

[00:13:48] 除非他们能不时的自我苏醒

[00:13:51] 然而

[00:13:51] 即使细菌真的会偶尔复苏

[00:13:54] 他们体内存储的能量也不可能支撑那么久

[00:13:58] 另一些更怀疑的科学家则认为弗里兰的样本受到了污染不是在收集过程中呢就是埋在地下的时候到了200 1年

[00:14:07]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二叠纪芽孢杆菌与现代的一种叫远古芽孢杆菌的细菌极为相似

[00:14:17] 后者呢是在死海中发现的

[00:14:20] 两者之间啊

[00:14:21] 仅仅只有两个基因序列是不同的

[00:14:24] 而且也只是稍稍不同

[00:14:27] 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写道

[00:14:29] 难道要我们相信二叠纪芽孢杆菌在2.5亿年所积累的基因变化

[00:14:35] 在实验室中只要三到七天就能完成吗

[00:14:39] 弗里兰就回应说啊

[00:14:40] 细菌在实验室中的演化速度要比在野外快得多

[00:14:44] 呵呵

[00:14:44] 也许是吧

[00:14:45] 但是谁对谁错

[00:14:46] 我真的无法判断

[00:14:48] 即使在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有很多教科书依然把所有的生物分成两大类型

[00:14:55] 也就是植物和动物

[00:14:57] 这是相当惊人的事实

[00:14:59] 而微生物的位置啊

[00:15:01] 则是含含糊糊的变形虫和其他一些单细胞生物被当作是原始的动物儿还早啊

[00:15:08] 则被当作是原始的植物

[00:15:11] 细菌也往往被归到植物中

[00:15:13] 但其实啊

[00:15:14] 人人都知道他们并不属于职务

[00:15:17] 早在19 世纪末期

[00:15:18] 德国的博物学家海克尔就提出啊

[00:15:21] 细菌应当放到一个单独的门类中

[00:15:24] 他称为原核生物

[00:15:26] 但是他的这个观点

[00:15:28] 直到上世纪60 年代才被一部分的生物学家所接受

[00:15:32] 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

[00:15:34] 1969 年出版的袖珍美语词典中就没有承认这一术语

[00:15:41] 其实呢

[00:15:42] 即便是在肉眼可见的宏观世界中也有许多生物没法按照传统的方法分类

[00:15:49] 比如啊

[00:15:49] 真菌类

[00:15:50] 包括蘑菇霉

[00:15:52] 霉菌

[00:15:53] 酵母和马伯钧等

[00:15:55] 虽然它们几乎总是被当作植物体

[00:15:57] 但事实上啊

[00:15:58] 他们无论是繁殖方式还是呼吸成长方式与植物都不太相同

[00:16:04] 从结构上来说呢

[00:16:05] 他们倒是与动物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00:16:09] 因为他们构建细胞的材料有相似之处昆虫的外翘和哺乳动物的脚爪都是由类似的材料构成的指示啊

[00:16:19] 他们的味道

[00:16:19] 可就没有蘑菇那样鲜美了

[00:16:21] 此外啊

[00:16:22] 真菌不进行光合作用

[00:16:24] 这是与所有的植物都不相同的

[00:16:27] 他们没有叶绿素

[00:16:28] 所以啊

[00:16:29] 他们不是绿色的

[00:16:31] 他们是直接吃东西生长的

[00:16:33] 而且几乎什么都吃真菌能够吃掉混凝土墙中的硫化物和你脚趾缝中的服务这两件事情植物

[00:16:41] 都是做不到的与植物可能是唯一相似的地方啊

[00:16:45] 是他们也有跟按照目前生物界比较一致的方法是把所有的生物

[00:16:51] 按照域界门纲目科属种这八个层次来分类最高一层的玉就分为真核域和细菌遇到了借着一个层次呢

[00:17:04] 就分出动物界

[00:17:05] 植物界

[00:17:06] 真菌界和细菌借

[00:17:08] 但是最难归类的生物啊

[00:17:10] 要算是一种

[00:17:11] 过去叫年均的特殊生物种群了

[00:17:14] 现在更常见的叫法呢

[00:17:16] 是黏性杆菌

[00:17:18] 显然啊

[00:17:19] 这一冷冰冰的名字

[00:17:20] 或许是他们没有什么太大名气的原因

[00:17:23] 如果起了一个听上去更给力的名字

[00:17:26] 比如啊

[00:17:26] 活体字激活原生质

[00:17:29] 而不是一个让人联想到把手掏进阴沟深处摸到的东西

[00:17:33] 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他们会立即受到应得的重视

[00:17:37] 因为这种微生物无疑是自然界中最有趣的一种东西

[00:17:41] 环境好的时候

[00:17:43] 他们如一个单细胞的个体一样生存着

[00:17:46] 很像是一种变形虫

[00:17:48] 但是一旦环境变糟

[00:17:50] 他们就会向中心聚集奇迹般的变成一条蛞蝓这条阔鱼啊

[00:17:56] 一点也不好看

[00:17:57] 移动的距离呢

[00:17:58] 也很有限

[00:17:59] 通常只能从一片叶子的背面运动到正面使得自己处于一个更加暴露的位置中

[00:18:06] 但是在过去的几百万年中

[00:18:09] 这恐怕是宇宙中最绝妙的一种把戏事情啊

[00:18:13] 还没有完黏性杆菌

[00:18:15] 把自己置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的同时

[00:18:18] 再一次变形又开始表现的像一种植物

[00:18:23] 通过一些奇妙而有序的方式细胞会重组就像一只行进中的小乐队变换阵型一样

[00:18:30] 最后啊

[00:18:30] 则会伸出一根筋

[00:18:32] 在筋的顶部

[00:18:34] 形成一个球茎术语呢

[00:18:36] 叫子实体

[00:18:38] 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子实体会在

[00:18:41] 风中释放孢子啊

[00:18:43] 就会随风飘散落下来变成一个个单细胞微生物

[00:18:48] 同样的过程

[00:18:49] 又再一次开始循环多年来黏性杆菌被动物学家称为原生动物

[00:18:56] 被真菌学家则称为真菌

[00:18:58] 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他们其实啊两边都不算基因测序技术问世后

[00:19:04] 人们在实验室中惊讶地发现

[00:19:07] 这种细菌如此的与众不同

[00:19:09] 他们与自然界中的任何东西都不相关

[00:19:12] 甚至有时候连自己与自己都很不同一9 69 年

[00:19:17] 康奈尔大学的威泰克试图好好整理一下越来越显得不足的分类学最终呢

[00:19:24] 她在科学杂志上提出了一种方案

[00:19:27] 把所有的生命分成五个主要的类型

[00:19:30]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

[00:19:35] 原生生物并不是一个新词

[00:19:37] 它最早由苏格兰生物学家霍格在一个世纪前就提出了用来指代那些既不属于动物又不属于植物的生物

[00:19:47] 尽管威泰克的新体系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00:19:51] 但是原生生物的定义依然是很不明确的

[00:19:55] 有的分类学家把这个词保留起来特至大的单细胞生物

[00:20:00] 也就是真核细胞

[00:20:02] 但是另外一些分类学家则把他们用来当作存放生物学单只袜子的抽屉

[00:20:08] 把所有不好分类的东西啊

[00:20:10] 都统统往里面放

[00:20:11] 比如说黏性杆菌

[00:20:13] 变形虫甚至是海藻以及别地很多东西

[00:20:18] 不同的参考资料说法还不一样

[00:20:21] 有人计算过

[00:20:21] 大约有2 万种

[00:20:23] 这样的生物配不到对的袜子可真是够多的

[00:20:27] 令人想不到的事啊

[00:20:29] 正当威泰克的五界分类法开始走进教科书的时候

[00:20:33] 伊利诺伊大学有一位实干型的学者即将做出一项重要的发现

[00:20:39] 而该发现将对现有的一切提出挑战这位学者叫Carlos

[00:20:46] 预知后事如何科学有故事

[00:20:48] 咱们下期接着聊

[00:21:02] 科学声音

[00:21:04] 这个上一期的听众问答

[00:21:06] 我说自从知道了我的父辈这一代饿死了很多人

[00:21:11] 当然我那个很多啊

[00:21:12] 用了一个具体的数量词来指代

[00:21:15] 然后就有一些人说我没有证据不要随口乱说

[00:21:19] 那我知道呢

[00:21:20] 这个话题很敏感

[00:21:21] 所以啊

[00:21:22] 我只能放在结尾

[00:21:23] 废话中偷偷的小心翼翼的说两句说的太多或者太显眼的话就很容易被枪毙的

[00:21:30] 我想告诉大家

[00:21:31] 对于这种非常重要的数量

[00:21:33] 我是不可能随口乱说的这在我眼里啊

[00:21:37] 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主张

[00:21:39] 我只有看到了足够多的足以让我信服的证据

[00:21:43] 我才敢那么说的

[00:21:45] 要让我相信一个非同寻常的主张啊

[00:21:47] 那也是千难万难的

[00:21:49] 有些人呢

[00:21:50] 就让我把证据说出来

[00:21:52] 我倒是也想可惜啊

[00:21:53] 我不能说说了

[00:21:54] 也会被下架的像我时间的形状中

[00:21:57] 红色**的四级啊

[00:21:59] 只不过说了一些有官方正式记载的历史事实

[00:22:03] 所有的史料呢

[00:22:04] 都来自于类似于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官方正式出版物

[00:22:09] 结果呢

[00:22:09] 大家也都看到了被下架了我收到的系统通知呢

[00:22:13] 是该节目因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00:22:16] 被下架

[00:22:17] 但是啊有意思的事啊

[00:22:19] 在另外一个没有什么订阅量的有声书时间的形状

[00:22:23] 这个专辑中啊

[00:22:24] 这个是我授权过的红色**的相关章节呢

[00:22:27] 就没有被下架

[00:22:28] 所以呢政策的执行也是区别对待的关键呢

[00:22:32] 是有没有被注意到

[00:22:34] 不过比这个更有意思的事啊

[00:22:37] 那几条通知我被下架的系统消息也有一天神秘地消失了

[00:22:42] 也就是说啊

[00:22:43] 连这几期节目曾经存在过的证据也消失了

[00:22:48] 那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啊

[00:22:50] 有些话普通人能说我是不能说的

[00:22:53] 因为我似乎啊

[00:22:54] 已经被当作是一个小小的工资来对待了

[00:22:57] 尽管我根本不认为我自己是什么工资

[00:23:00] 我只是一个刚刚够温饱的客户主播有这么一小群喜欢听我节目的听众而已

[00:23:07] 所以呢

[00:23:07] 我没有办法直接在节目中说证据

[00:23:10] 但是呢

[00:23:11] 我可以告诉大家所有的这些证据包括正反双方的证据的索引在哪里可以找到维基百科上有一个词条叫三年困难时期有兴趣的听众啊

[00:23:23] 可以自行阅读我就是在阅读了这个词条之后呢

[00:23:27] 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做了一些判断之后我彩信了其中的某些观点说出了那个数量词

[00:23:34] 当然这仅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浅见

[00:23:37] 但是啊肯定不是随口瞎编的好了

[00:23:41] 今天说的有点多

[00:23:42] 或许啊

[00:23:42] 不该说这些还是希望大家继续给我捧场

[00:23:46] 我们还是只谈科学欢迎大家购买我的第一个

[00:23:50] 视频课程

[00:23:50] 少年相对论这个呢

[00:23:52] 绝对是正能量的也没有任何的敏感词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可以找到感谢大家的收听

[00:24:00] 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

[00:24:02] 请别忘了订阅点赞和留言评论

[00:24:06] 我们下期再见

[00:24:22]

[00:24:45] 嗯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