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歌词就来最浮云

《听众问答:20 答职业科普人为什么能生存?》歌词

所属专辑: 科学有故事 歌手: 科学大求真 时长: 10:21
听众问答:20 答职业科普人为什么能生存?

[00:00:00] 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00:00:02] 听众问答

[00:00:06] 好又到了答复听众的时间了啊

[00:00:09] 有一位叫新秀威少的听众给我发了一个私信

[00:00:13] 他说啊

[00:00:13] 汪老师

[00:00:14] 我跟朋友推荐你的节目

[00:00:16] 他不太在意他说他不听网络主播的他只听科学家做的科普新秀威少呢

[00:00:22] 就问我一个非科学家出身的科普人为什么也值得一听呢

[00:00:28] 这个职业为什么会有生存空间呢

[00:00:31] 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这样的科普本身啊

[00:00:34] 是某个人群的一种需求

[00:00:37] 但是这种需求本身也是可以细分的

[00:00:40] 在同样的大需求下面不同细分领域就需要不同的产品或者服务来满足所谓青菜萝卜

[00:00:47] 各有所爱嘛

[00:00:49] 因此啊新秀威少的那位朋友只听科学家做的科普就是它的细分需求

[00:00:55] 而新秀威少也听我这种非科学家出身的人做的科普节目

[00:00:59] 或者看我的书

[00:01:01] 那么就是新秀威少的细分需求

[00:01:04] 这两者呢

[00:01:05] 其实并不矛盾和冲突

[00:01:07] 当然我上面这样的回答呢

[00:01:09] 是一个笼统的回答只能算作一种解答

[00:01:13] 但并没有触及问题的真正内涵

[00:01:16] 我今天呢

[00:01:16] 想从我对科普的理解来深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00:01:20] 在我看来啊

[00:01:21] 人们对于科普的需求

[00:01:23] 可以这样细分第一就是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指导自己具体的行为

[00:01:29] 第二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00:01:33] 第三激发自己学习科学的兴趣

[00:01:36] 第四重塑自己的三观第五提高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现能力

[00:01:43] 有些人说啊

[00:01:44] 对于科普啊

[00:01:45] 我就是当作一种娱乐和消遣的

[00:01:47] 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

[00:01:49] 但是这个目的呢

[00:01:50] 我觉得其实就是第二条满足好奇心的目的

[00:01:53] 因为感到愉悦的本质

[00:01:55] 其实呢是好奇心被满足的愉悦

[00:01:58] 所以这一条呢

[00:01:59] 不应该算一个**的目的

[00:02:01] 除了前面五条

[00:02:02] 如果大家觉得还有你的需求不在这五条中也不妨留言告诉我这对我呢

[00:02:07] 也是一种帮助当然需求可以细分为五条

[00:02:11] 但并不是说啊

[00:02:12] 一个人的需求就是其中的一种

[00:02:15] 大多数情况下

[00:02:16] 每个人的需求都是这五条的叠加态

[00:02:20] 只不过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00:02:22] 那对于第一条需求

[00:02:24] 也就是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

[00:02:28] 我想啊

[00:02:29] 最能满足这一条的科普人当属科学家型的科普人

[00:02:33] 例如方舟子博士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普李淼教授在物理学方面的科普云无心博士在食品科学方面的科普等等

[00:02:44] 那这些科普人本身就是这个领域的科学家或者啊

[00:02:48] 是博士生

[00:02:49] 那么他们在本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就会非常的专业出错的可能性也会小很多

[00:02:55] 当然啦

[00:02:56] 绝对不出错

[00:02:57] 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呢概率较小而已

[00:03:00] 他们也基本不会犯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00:03:03] 但是对于其他四条需求

[00:03:06] 科学家型的科普人就不一定会比一个非科学家出身

[00:03:11] 但有着其他方面才能的科普人更强了

[00:03:14] 也正是因为另外四条需求的存在才给了我或者呢向科学声音的其他职业科普人生存的空间

[00:03:22] 万物简史

[00:03:23] 作者

[00:03:23] 比尔布莱森他的职业呢

[00:03:25] 是一名记者

[00:03:26] 但是他成为了非常成功的一位科普作家

[00:03:30] 虽然万物简史这本书中我们能找到非常多的小错误真的呢是非常多的但不妨碍啊

[00:03:36] 这本书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畅销

[00:03:39] 这就是因为啊

[00:03:40] 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啊

[00:03:42] 都只有一条获取准确科学知识的需求

[00:03:45] 在万物简史的这本书中呢

[00:03:47] 比尔对科普写作的价值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就写在这本书的扉页上

[00:03:54] 他是这样写的贝特有一次问自己的物理学家朋友杰拉德你为什么要坚持写日记呢

[00:04:02] 杰拉德说啊

[00:04:03] 我并不打算出版

[00:04:04] 我只是记录下一些事实给上帝参考

[00:04:07] 然后贝特又问

[00:04:09] 难道上帝不知道这些事实吗

[00:04:12] 杰拉德回答说

[00:04:13] 上帝当然知道但是啊他不知道我这样描写的事实

[00:04:17] 我想比尔布莱森的这个回答

[00:04:20] 真的是非常地生动和精辟

[00:04:22] 也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段描述那上帝掷骰子吗

[00:04:27] 量子物理史话的作者曹天元先生也是非科学家出身的科普作者中的佼佼者

[00:04:34] 他的这本书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啊

[00:04:37] 我顺便说一下啊

[00:04:38] 确实是念掷骰子

[00:04:40] 而不是念致色仔这个呢

[00:04:43] 是很别扭

[00:04:43] 但是词典上啊

[00:04:44] 就是这么规定的几乎啊

[00:04:46] 我每次说掷骰子就会看到留言指出我念错了

[00:04:50] 但是啊

[00:04:51] 如果不是特别指本书的话

[00:04:53] 我们当然可以说上帝扔骰子吗

[00:04:56] 因为这句话是爱因斯坦的名言

[00:04:57] 他是翻译过来的吗

[00:04:59] 色紫的中文写法呢

[00:05:01] 是塞子就是色彩的那个色色仔就是投资

[00:05:05] 他们是同一样东西的不同写法

[00:05:08] 曹天元先生呢

[00:05:09] 去年在接受上海书评的采访的时候

[00:05:12] 谈到大多数人会认为

[00:05:14] 对于一本科普作品来说

[00:05:16] 科学性准确性最重要

[00:05:19] 但是曹天元先生认为呢

[00:05:20] 这是一个误区

[00:05:22] 他认为科普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

[00:05:27] 也就是说啊

[00:05:28] 科普是科学的广告

[00:05:30] 它本质上是一种传播学指导下的产品

[00:05:33] 而不是在具体哪门科学指导下的产品

[00:05:36] 所以呢

[00:05:37] 真正的科学家来写科普书往往销量不是太好

[00:05:41] 那对于科普来说呢

[00:05:42] 想要在科学严谨性和传播力度上两手都要硬是很难做到的

[00:05:48] 他认为应当优先考虑传播性

[00:05:51] 其次考虑科学的准确性

[00:05:53] 但这也不是说就不要准确性

[00:05:56] 那么曹天元的这次访谈内容很长啊

[00:05:59] 大家有兴趣呢

[00:06:00] 也可以去搜索阅读一下

[00:06:02] 对于曹天元先生的观点大部分呢我都是很赞同的

[00:06:06] 只是在科普的目标上

[00:06:08] 我和他呢

[00:06:09] 可能有一些不同的观念

[00:06:10] 这也很正常

[00:06:11] 每一个科普人对于科普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曹天元先生认为

[00:06:16] 科普的首要目标是让大众爱上科学了解科学

[00:06:20] 它是营销科学的一种手段

[00:06:23] 这一点啊

[00:06:24] 和科学史评话的吴金萍老师当时非常的契合

[00:06:27] 因为吴老师节目的开头语呢

[00:06:28] 就是了解科学爱上科学吗

[00:06:31] 那我做科普的首要目标是传播科学精神

[00:06:36] 说得更详细一点呢

[00:06:37] 就是让大众了解面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时

[00:06:41] 科学共同体的态度是什么

[00:06:43] 而科学家群体又是怎么思考的

[00:06:46] 这也是我的节目片头语想传达的理念

[00:06:49] 我觉得呢

[00:06:50] 作为一个职业的科普人啊

[00:06:52] 也是应当有职业操守的

[00:06:54] 我认为的职业操守呢

[00:06:56] 是以下这些第一

[00:06:59] 我所讲述的科学知识和数据都要有可靠的来源至少啊

[00:07:04] 主观上应该尽可能找到最为可靠的来源尽可能的通过多个渠道去证实

[00:07:10] 而不是随便看到一些东西就拿来当作是实用质疑精神是一个职业科普人首要具备的精神

[00:07:18] 我虽然无法保证自己讲的东西都是正确的

[00:07:21] 这个恐怕谁也做不到

[00:07:23] 但是我可以保证自己在主观上希望自己讲的东西都是出自科学共同体的主流观点是目前所能查到的最佳结论

[00:07:33] 第二

[00:07:34] 如果发现自己搞错了某些知识点

[00:07:37] 那么一定要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方式修正自己的错误

[00:07:41] 而不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00:07:43] 第三在一些尚未有结论的科学问题上

[00:07:47] 我尽量不发表自己的猜想或者假设纠引述该领域的科学家的观点

[00:07:53] 如果要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

[00:07:56] 那么一定要特别说明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是科学家的观点

[00:08:00] 以防误导公众第四

[00:08:04] 虽然我明知用神秘主义或者不可知论的手法来讲述一些科学界还没有公论的现象会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也最能激发公众的兴趣

[00:08:15] 但是我坚决不用这种手法

[00:08:17] 因为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世界观违背了我做科普的首要目标

[00:08:22] 第五在不违反上面这条原则的前提下

[00:08:26] 我会尽可能的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00:08:29] 最容易听懂的方式来讲解科学知识

[00:08:33] 这时候我作的比喻与科学的严谨性

[00:08:35] 就会有一定的矛盾

[00:08:37] 但是我会把通俗易懂优先考虑不惜损失一些准确性

[00:08:42] 不追求百分百的正确

[00:08:44] 第六

[00:08:45] 我会在科普和科幻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00:08:50] 当我写作虚构类的作品的时候

[00:08:52] 我必须要声明

[00:08:53] 这是虚构类作品是一种科学幻想

[00:08:56] 而不是科学事实

[00:08:58] 我反对某些打着科普的旗号

[00:09:00] 其实呢是虚构类作品的做法

[00:09:03] 例如啊

[00:09:0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00:09:05] 这类的作品

[00:09:06] 我并不否定作品本身

[00:09:08] 我只是反对作品的营销手法

[00:09:10] 因为他会对科学精神造成伤害

[00:09:14] 第七在对待伪科学上

[00:09:17] 我必须旗帜鲜明不含糊

[00:09:19] 不为了取悦大多数人而放弃自己坚持的科普目标

[00:09:24] 那什么是伪科学呢

[00:09:26] 就是啊

[00:09:26] 声称自己是科学

[00:09:28] 但却不符合科学研究范式的学问

[00:09:31] 如果一个学问不声称自己是科学或者啊

[00:09:34] 不用语言故意误导读者以为是科学

[00:09:38] 那我也会给予充分的尊重

[00:09:40] 也会认真的聆听

[00:09:42] 所谓井水不犯河水

[00:09:43] 我尊重人类思想的多样性

[00:09:46] 也捍卫人类思想的多样性

[00:09:48] 捍卫科学本身就是在捍卫思想的多样性

[00:09:52] 不让科学思想被搅乱好以上这七条呢

[00:09:56] 是我边写边想到的或许还不够全面

[00:09:59] 将来想到了我继续补充我也欢迎大家给我留言提建议

[00:10:04] 那么今天的答复听众呢

[00:10:06] 就到这里

[00:10:07] 欢迎大家继续提问好我们下期再见

随机推荐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