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歌词就来最浮云

《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3对地下世界我们了解多少?》歌词

所属专辑: 科学有故事 歌手: 科学大求真 时长: 25:40
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3对地下世界我们了解多少?

[00:00:00] 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00:00:05] 欢迎收听科学有故事

[00:00:09] 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重要是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00:00:17] 这是科学有故事与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联合制作的科普节目

[00:00:22] 我是你的主播汪洁

[00:00:24] 为了搞清楚地壳之下是什么1952 年美国多样性协会向美国科学基金会申请一笔资金

[00:00:34] 科学家们设想啊

[00:00:35] 要想钻通地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大洋底下打孔

[00:00:41] 因为那里的地壳相对来说最薄如果能一直穿过莫霍不连续面就能取一快递慢中的物质出来

[00:00:49] 然后呢

[00:00:50] 拿回家慢慢的研究

[00:00:52] 他们的想法是

[00:00:53] 如果能够搞清楚

[00:00:55] 地球内部岩石的性质

[00:00:58] 那么就能进一步搞清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00:01:01] 从而呢就有可能预报地震以及其他的地质灾害

[00:01:06] 当然啊

[00:01:07] 这是科学方面的原因

[00:01:08] 政治方面的原因是美苏在冷战时期的科技竞赛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

[00:01:16] 为了向国人展示自己的科技能力比对方要强

[00:01:21] 那是上天入地无所不用其极啊

[00:01:24] 那么这个计划就在195 8年被科学基金会采纳钱的问题

[00:01:30] 那是终于解决了

[00:01:33] 我们从何而来

[00:01:36] 要去向何方

[00:01:41] 一个星球一个实验

[00:01:44] 请听我为您讲述有关宇宙自然生命简史

[00:01:55] 这个计划在当时非常的出名

[00:01:57] 可谓是家喻户晓计划的名称呢

[00:02:00] 也被很自然地称为莫霍动英文呢

[00:02:04] 就是莫hall

[00:02:07] Mo

[00:02:09] 因为幕后的英文是Mo ho

[00:02:11] 然后加上一个L 1

[00:02:13] 那么就一语双关啦

[00:02:15] 就是Mo ho 吗

[00:02:16] 就是动的意思

[00:02:17] 对吧

[00:02:18] 这个名字啊

[00:02:18] 非常的棒

[00:02:19] 但是呢

[00:02:20] 命运却很惨

[00:02:21] 这个计划是这样设计的

[00:02:23] 他们计划在墨西哥近海的40 00米深的太平洋底下开钻往下钻个50 00米就可以穿透相对较薄的地壳层

[00:02:34] 钻头呢

[00:02:35] 是从一艘浮在海面上的船上深入水底的

[00:02:39] 用一位海洋学家的话来形容这次钻探啊

[00:02:42] 就像站在帝国大厦的楼顶

[00:02:44] 用一根意大利面条在纽约的大街上转动196 1年3月到四月间

[00:02:51] 美国人开着钻井船来到了墨西哥

[00:02:54] 瓜德罗普岛附近的海面厂开始了向地心的疯狂状态

[00:02:59] 在20 天的时间里面

[00:03:01] 他们在深深的海底打出了一个183 米的洞

[00:03:06] 然后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

[00:03:08] 再也打不下去了50 00米的目标实现了不到4 %

[00:03:13] 就再也没有前进过一米落墨活动计划就变成了没有动计划末后变成了no hole

[00:03:22] 虽然这个洞啊

[00:03:23] 没有再能往下深入的打

[00:03:25] 但是钱呢

[00:03:26] 却没有停

[00:03:26] 越花越多到了1966 年

[00:03:29] 美国国会终于火了就枪毙了这个计划

[00:03:33] 四年之后

[00:03:34] 大概是受到美国人登月成功的刺激吧

[00:03:36] 苏联人就想既然上天我们输了一招

[00:03:39] 那么我们就来比比陆地吧

[00:03:41] 苏联的科学家吸取了美国人的教训

[00:03:44] 没有选择听上去很美好

[00:03:46] 但是工程技术难度却超高的海上钻井他们决定在陆地上打洞

[00:03:52] 于是他们来到克拉半岛离芬兰边境不远的地方选了一个点就开始了艰苦的工作

[00:03:59] 他们希望能够往下钻1500 0米

[00:04:02] 1970 年4月22日在纪念列宁同志诞辰10 0周年的日子里科拉超深井的钻头隆隆作响

[00:04:09] 朝着地心钻了进去

[00:04:12] 但是啊这项工作比预计的要困难得多的多啊

[00:04:16] 钻头不是被卡住

[00:04:17] 就是在提升的过程中掉落这样的事故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00:04:23] 但苏联人那真的是非常执着

[00:04:25] 他们努力了19 年最终还是因为没钱而放弃了

[00:04:30] 但是最终钻探的深度也是达到了惊人的12262 米

[00:04:37] 但是啊我不得不提醒你这个深度仅仅是地壳厚度的1/3 er 地壳只不过是占了整个地球厚度的0 .3 %还是那句话

[00:04:49] 连苹果皮都还没有戳破呢

[00:04:52] 所以啊

[00:04:52] 我们怎敢说自己对地球内部有所了解呢

[00:04:56] 尽管我们打得这个洞不算深

[00:04:59] 但由此所发现的一切都让研究人员倍感意外

[00:05:03] 早先根据地震波的研究

[00:05:04] 科学家们相信地壳呢

[00:05:06] 先是4700 米后的沉积岩在下去呢

[00:05:10] 就是2300 米厚的花岗岩在下面就是玄武岩结果啊

[00:05:15] 沉积岩的厚度要比预期的多了5 0%

[00:05:19] 而玄武岩则根本就没有遇到过另外啊地底的世界要比任何人预期的还要热在1万米的深度就达到了180 摄氏度是预计的两倍

[00:05:32] 最令人吃惊的是身处的盐城居然啊是浸在水里的这本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00:05:39] 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根本无法直接看到地球的内部也没有办法取一块样品出来

[00:05:47] 所以呢

[00:05:47] 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其他技术来间接的了解

[00:05:51] 其中最主要的技术便是分析地震波在穿越地层时的形态

[00:05:56] 从而推测下面都有一些什么

[00:05:58]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种被称为金伯利岩筒的地质事件来了解的慢

[00:06:05] 这个名称啊是得名于首次被发现的地点

[00:06:09] 南非的金伯利这种事件也造就了钻石具体说来呢

[00:06:15] 就是在地层的深处会发生一种爆炸

[00:06:17] 然后啊

[00:06:18] 会有一发言将炮弹以超声速冲向地表

[00:06:22] 这是一种完全随机的地质事件就在此时此刻

[00:06:26] 或许一个金伯利岩筒就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炸开了

[00:06:30] 但是我们不知道他在哪里

[00:06:32] 因为这一事件源自超过20 0公里深的地层深处

[00:06:37] 因此啊

[00:06:38] 它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地表附近很罕见的一些物质

[00:06:42] 比如橄榄岩和橄榄石晶体

[00:06:45] 此外啊

[00:06:45] 很偶然的大约10 0个盐桶中呢

[00:06:48] 就会有一个颜统带出钻石

[00:06:51] 这是因为在金伯利岩筒的喷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碳

[00:06:56] 但是啊绝大部分碳都会被汽化或者呢

[00:06:59] 被转换成了什莫

[00:07:01] 只是在极偶然的情况下

[00:07:03] 恰好有一团喷出雾

[00:07:05] 而他的冷却的速度呢

[00:07:06] 又恰到好处

[00:07:08] 于是就会形成钻石

[00:07:10] 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南非成为世界上钻石产量最高的国家

[00:07:15] 但或许还有更多的地方

[00:07:17] 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00:07:19] 地质学家已经在印第安纳州东部附近发现了一些迹象表明那个地方可能存在数量不小的盐筒裙

[00:07:27] 并且已经在该地区的不同地点发现了20 克拉甚至更大的钻石

[00:07:33] 但是具体来源还不清楚

[00:07:35] 迈克菲认为源头可能深埋在冰川沉积土

[00:07:39] 下面就像艾奥瓦州的曼森大坑也有可能啊源头在五大湖底

[00:07:46] 我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啊

[00:07:48] 真的不多

[00:07:49] 科学家们能达成共识的仅仅是地下世界有四层

[00:07:54] 首先是一层岩石地壳

[00:07:56] 然后再是一层炽热又粘稠的地幔再接着呢

[00:08:00] 便是一层液态的外盒再接着呢

[00:08:03] 便是一层液态的外盒和一层固态的内核

[00:08:07] 至于每一层的深度和厚度

[00:08:09] 分别是多少

[00:08:10] 我们只能知道个很粗略的范围并没有多大的把握

[00:08:15] 地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00:08:17] 这种物质比较轻

[00:08:19] 不足以构成地球的平均密度

[00:08:21] 所以啊

[00:08:22] 地球内部必然存在大量更重的物质

[00:08:26] 我们还知道为了产生地磁场在地球内部必然还存在着一层液态的金属带以上这些观点啊

[00:08:34] 算是学界普遍接受的

[00:08:36] 但除此之外的几乎所有东西

[00:08:38] 比如城与城之间的相互作用啊

[00:08:41] 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啊

[00:08:43] 以及如何预测各种地质事件等等

[00:08:46] 那就是众说纷纭了

[00:08:48] 总的来说呢

[00:08:49] 未知的东西啊

[00:08:50] 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00:08:53] 其实呢

[00:08:54] 即便是关于我们眼皮底下的地壳也依然有许多激烈的争论

[00:08:59] 几乎所有的地质学资料都告诉你地壳的厚度在海底大约是五到十公里大陆的平原地带呢

[00:09:07] 则是大约40 公里

[00:09:09] 而山脉地带则厚达65 到95 公里

[00:09:13] 但是这些普遍规律中也存在着很多令人困惑的变数

[00:09:18] 比如啊

[00:09:19] 内华达山脉地区的地壳厚度就只有30 到40 公里

[00:09:23] 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00:09:25] 地壳又是何时生成的怎样生成的呢

[00:09:29] 这两个问题

[00:09:30] 把地质学家们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

[00:09:33] 一派认为地壳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突发式的形成的

[00:09:38] 而另一派则认为

[00:09:40] 地球是在更晚些时候

[00:09:42] 渐渐地形成的这两派的对立情绪还相当的强烈

[00:09:46] 耶鲁大学的阿姆斯特朗在上世纪60 年代提出了一个早期爆发理论

[00:09:52] 此后阿

[00:09:53] 他一生都在与他的反对者们斗争他199 1年死于癌症

[00:09:58] 199 8年地球杂志的一篇报道中还讲到了他在去世

[00:10:02]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的一份科学杂志上狠狠地抨击了他的反对者们

[00:10:08] 他指责那些人是抱折一个神话

[00:10:11] 冥顽不化

[00:10:12] 而阿姆斯特朗的一个同事说他是含恨而终好

[00:10:17] 我们先听个小广告

[00:10:21] 我的新书星空的琴弦

[00:10:24] 天文学史话已经出版各大网上书店有售

[00:10:28] 一本好书放在书架上影响的是一个家庭尤其是您的孩子书香门第的氛围是多少个手机和pad 也营造不出来的这本书将帮助您的孩子从小培养科学精神

[00:10:45] 地质学家们把地壳以及地幔上部合起来称为岩层与岩层相接的下一层呢

[00:10:52] 称为软流层软呢

[00:10:55] 就是柔软的软流动的流

[00:10:58] 盐城好像是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的

[00:11:01] 但其实这样的术语表达的并不是完全正确

[00:11:05] 听上去呢

[00:11:06] 像是在说软流程啊

[00:11:07] 具有一定的福利

[00:11:09] 但这种理解却是错误的

[00:11:11] 同样的你

[00:11:12] 如果把软流层的岩石流动理解为普通的液体流动的话

[00:11:16] 那也是错误的

[00:11:18] 实际上呢

[00:11:19] 那里的岩石并不是软乎乎的

[00:11:21] 如果你取一块出来

[00:11:23] 他们应该会与玻璃长得很像

[00:11:26] 我告诉你一个惊人的事实啊

[00:11:28] 虽然你看不出来

[00:11:29] 但地球上的所有玻璃其实啊都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着你要是从欧洲某个教堂中取一块古老的玻璃

[00:11:38] 你就会发现它的底部啊

[00:11:40] 会比上部厚一些网上啊

[00:11:43] 还有很多可以证明玻璃其实是一种液体的实验视频

[00:11:47] 大家不妨可以来搜索一下

[00:11:49] 看看我第一次看到啊

[00:11:51] 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00:11:53] 其实啊

[00:11:54] 这就是软流程延时的那种流动方式

[00:11:57] 他们的流动速度大约只是手表上时针走动速度的万分之一

[00:12:04] 科学家们还发现

[00:12:05] 地球上的板块在水平移动的同时

[00:12:09] 其实呢还伴随着上下的运动

[00:12:11] 也就是岩石

[00:12:12] 它是会升降的这种搅拌式的过程

[00:12:15] 被称为对流

[00:12:17] 它是由那位古怪的伦福德伯爵在18 世纪末首次推断出来的60年之后

[00:12:24] 一位叫做费希尔的英国牧师很有先进性的提出

[00:12:28] 地球内部很可能是液态的物质啊

[00:12:31] 可以在里面流动

[00:12:33] 这种观点要等上很久很久才开始获得支持地质学家们大约是在1970 年前后才开始发现弟弟的这种混乱

[00:12:44] 于是呢就产生了一些可以理解的惊慌

[00:12:46] 沃格尔在赤裸地求新地质学

[00:12:49] 这本书中就写到这就好像说科学家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发现大气分为对流层

[00:12:57] 平流层等等

[00:12:58] 但竟然是在突然之间发现了风这种东西

[00:13:02] 地球内部的这种对流运动

[00:13:04] 到底能到达多深的程度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课题

[00:13:10] 一些人认为它始于地底650 公里的深度

[00:13:14]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个深度起码要超过30 00公里

[00:13:18] 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

[00:13:20] 正如特雷菲尔所观察到的是由于两种不同的学科

[00:13:25] 各自有一套数据无法调和

[00:13:28] 地球化学家认为地表上的某些元素不可能来自于上层地幔只能来自于地球的极深处

[00:13:37] 所以说啊

[00:13:38] 上下层的地幔物质

[00:13:39] 至少曾经偶然融合过

[00:13:42] 但地震学家却坚持说这种观点证据不足

[00:13:46] 现在我们基本能确定的是在向地球中心前进的过程中

[00:13:51] 我们会在某个不太确定的点离开软流程而进入纯地慢

[00:13:56] 地幔呢

[00:13:57] 占整个地球体积的85%质量占了65%

[00:14:03] 但似乎啊

[00:14:04] 他却不怎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科学家和普通民众来说

[00:14:10] 地心和地壳显然是更有意思一些因为地心产生了地磁场

[00:14:15] 而地壳呢

[00:14:17] 则产生了地震

[00:14:18]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大约在150 公里之前地幔的主要成分都是橄榄石

[00:14:25] 但这之后一直到2650 公里深的地方却不太清楚

[00:14:30] 根据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的再生下去

[00:14:34] 似乎就不是感染十了

[00:14:36] 除此之外啊

[00:14:37] 我们啥也不知道了

[00:14:40] 我想呢

[00:14:41] 这也是为什么地心游记

[00:14:42] 这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能写得那么引人入胜的道理

[00:14:47] 在地幔之下是两层地和固态的内核和液态的外盒

[00:14:53] 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当然是通过间接的方式

[00:14:57] 但科学家们还是能够做出一些合理的假设

[00:15:01] 比如啊

[00:15:01] 地球中心的压力非常大约为地表的3 00万被这种压力呢

[00:15:07] 足以把任何一种岩石都压成固态的

[00:15:11] 再比如啊

[00:15:11] 根据地质史的线索可以得知地球内核非常善于保存热量

[00:15:17] 尽管有一些猜测的成分

[00:15:19] 但据认为在过去的40 亿年中内核的温度仅仅下降了110 摄氏度

[00:15:26] 我们无法准确的知道地核的温度

[00:15:28] 估计是在40 00多度到70 00多度之间

[00:15:32] 相当于啊

[00:15:33] 太阳表面的温度关于外盒呢

[00:15:36] 人们则普遍同意

[00:15:37] 它必须是液态的

[00:15:39] 而且啊成分应该是金属铁和镍

[00:15:42] 因为只有这样的构造才能产生地磁场

[00:15:46] 那是在194 9年由剑桥大学的布拉德首次提出的理论

[00:15:51] 他认为地核的液态部分

[00:15:53] 再以某种形式转动

[00:15:55] 就像是一台电动机

[00:15:57] 从而产生了职场

[00:15:59] 学过中学物理就知道当电流环形流动的时候就能产生磁场

[00:16:05] 那么

[00:16:05] 在这种假设中地球内部对流的液体就扮演了导线中电流的角色

[00:16:11] 至于具体的工作机制

[00:16:13] 我们其实并不十分清楚

[00:16:16] 但却可以肯定

[00:16:17] 这与地核的转动以及地核的液体形态有关系

[00:16:22] 那些没有液态和的天体

[00:16:24] 例如月球和火星就没有磁场

[00:16:27] 除了这些最最基本的概念外

[00:16:29] 我们对地和也就一无所知了

[00:16:32] 科学家们还发现地磁场的强度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00:16:36] 恐龙时代的地磁强度大约是现在的3 .1 倍

[00:16:41] 科学家们还发现地磁场的极性啊

[00:16:44] 还会定期发生逆转平均来说

[00:16:47] 这个间隔周期是50 万年左右

[00:16:51] 但这个平均值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00:16:54] 有时几百万年也不逆转一次最长的一次呢

[00:16:58] 是3700 万年

[00:16:59] 而有时候啊

[00:17:00] 仅仅20 万年就逆转一次最近的一次逆转发生在78 万年以前

[00:17:07] 在过去的一年中大约总共发生了20 0次

[00:17:11] 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

[00:17:12] 我们还搞不清楚这也被称为地质科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

[00:17:18] 而且啊磁极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

[00:17:21] 每年都会移动数公里磁北极目前约一平均每年40 公里的速度向地理北极接近两个磁极的移动彼此之间呢

[00:17:32] 还是**的

[00:17:33] 而两个磁极也不会正好的在地球球体的两端

[00:17:38] 这也就是说啊磁轴不会通过地球的正中心

[00:17:43] 目前呢磁南极到地里南极的距离比磁北极到地理北极的距离要远一些

[00:17:50] 我们现在很可能正处在一次地磁逆转的过程中

[00:17:55]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地球的磁场强度有可能减弱了6 %

[00:18:01] 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00:18:04] 地磁场除了让指南针指向正确的方向

[00:18:07] 它对人类的生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18:11] 因为太空中充满了危险的宇宙射线

[00:18:15] 如果缺少了地球磁场的保护宇宙射线就会洞穿我们的身体将我们的DNA 轰成毫无意义的碎片

[00:18:25] 在地磁场的保护下宇宙射线被阻挡在了地表之外

[00:18:29] 并在近地空间中形成了两个特殊的区域

[00:18:33] 这个呢

[00:18:34] 被叫做范艾伦辐射带来自宇宙的粒子与它们相互作用

[00:18:40] 就在地球的外层大气中形成了绚烂的美丽的光幕

[00:18:45] 这就是著名的极光总的来说呢

[00:18:48] 我们对地球的内部真的是知之甚少

[00:18:52]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一直以来就没有下工夫

[00:18:55] 去把地球内部和外部所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考虑

[00:19:00] 按照沃格尔的说法

[00:19:02] 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很少会在一起开会

[00:19:06] 并就同一个课题一起合作

[00:19:09] 每当有大的地质运动发生的时候就体现出我们对地球内部运动的无知了

[00:19:15] 因为我们总是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00:19:18] 对此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1980 年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00:19:24] 当时美国本土的48 个州有超过65 年没有发生过一起火山喷发事件

[00:19:31] 因此呢

[00:19:32] 所有被政府征招过来观测预报圣海伦斯火山的专家们都只见过夏威夷的火山活动

[00:19:40] 结果证明啊

[00:19:41] 这两种火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00:19:45] 圣海伦斯火山是从3月20日开始发出不祥的隆隆声在一周之内

[00:19:52] 他就开始喷出岩浆

[00:19:53] 尽管量不是很大

[00:19:55] 但每天多达10 0多次还伴随着持续的地震活动

[00:20:00] 人们都撤离到了13 公里之外被认为是安全的区域

[00:20:05] 随着火山活动的增强圣海伦斯开始吸引全世界大胆的游客的目光报纸呢

[00:20:12] 甚至每天都报道最佳的观景位置

[00:20:16] 不断的有电视记者乘着直升机飞抵山顶

[00:20:20] 甚至还有人在爬山

[00:20:22] 甚至有一天啊

[00:20:23] 绕着山顶盘旋的直升机和小型飞行器的总数竟然呢超过了70 架

[00:20:29] 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

[00:20:31] 火山的隆隆声并没有持续发展出更多戏剧性的变化

[00:20:36] 人们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了

[00:20:38] 普遍认为这座火山大概不会再有大的喷发了

[00:20:43] 谁知道到了4 月19 日山的北侧明显的鼓了出来

[00:20:49] 这个时候居然没有一个处在领导位置的人意识到这是火山爆发的一个强烈信号

[00:20:57] 专家们依据他们对夏威夷的火山活动的经验认为火山不可能从侧面喷发出来只有一个人

[00:21:04] 相信马上就要有大事发生了他就是塔科马社区大学的地质学教授海德

[00:21:11] 他指出

[00:21:12] 圣海伦斯火山不像那些夏威夷的火山一样都有一个火山口

[00:21:17] 因此啊寄居在它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会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释放出来

[00:21:24] 很有可能啊

[00:21:24] 是灾难性的

[00:21:26] 但是海德却并不是官方的专家团成员

[00:21:30] 他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

[00:21:33] 后来发生的事情

[00:21:35] 我们都知道了5 月18 日上午

[00:21:37] 0 8:32 那是一个周日的早晨火山北侧突然塌方了数不清的泥土和石块向大雪崩一样

[00:21:47] 以250 公里的时速滑下来

[00:21:50]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山体滑坡滑坡的泥石足以把整个曼哈顿埋在120 米之下

[00:21:58] 仅仅一分钟之后圣海伦斯火山在已经变得单薄的北侧爆发了以相当于50 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喷射出巨量炽热而危险的灰云时速达到惊人的1050 公里

[00:22:15] 每小时

[00:22:16] 显然

[00:22:17] 在这样的速度之下

[00:22:18] 附近的人不可能反应的过来有很多自以为是在绝对安全地带的人

[00:22:24] 他们远的

[00:22:25] 甚至都忘不到火山

[00:22:26] 但是也遭了殃

[00:22:28] 最终呢有57 个人遇难

[00:22:31] 其中有23 人

[00:22:32] 尸骨无存

[00:22:33] 要不是那天刚好是周日估计伤亡人数远不止这么一点

[00:22:38] 在任何一个工作日都会有许多的伐木工人在死亡区域工作

[00:22:44] 事实上

[00:22:45] 连远在30 公里之外都有人丧命

[00:22:48] 不过那天啊

[00:22:49] 也有一位幸运儿有一位叫格力肯的研究生

[00:22:53] 他是一位巨火山九公里

[00:22:55] 远处的一个观察所的工作人员

[00:22:58] 但是5 月18 日那天

[00:23:00] 他刚好要去参加一次大学的编班面试

[00:23:03] 于是在火山爆发的前一天他离开了那里

[00:23:07] 约翰斯顿接替了格里肯的位置

[00:23:10] 他成了第一个报告火山喷发的人

[00:23:13] 但是几分钟后就不幸丧命

[00:23:15] 尸骨无存

[00:23:17] 吊诡的是阿格里肯的幸运

[00:23:19] 也是暂时的

[00:23:20] 11 年后他奔赴日本的云仙岳火山历史呢

[00:23:25] 再次重演

[00:23:27] 那又是一次未能预期到的灾难

[00:23:30] 包括格里肯在内的43 名科学家和游客死于非命

[00:23:35] 他们被喷涌而出的致命的炽热

[00:23:38] 火山灰蒸汽熔岩击中瞬间人就没了

[00:23:43] 咱们今天先讲到这里下期节目我将带大家前往地球上最大的一座活火山圣海伦斯火山在他面前那就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了

[00:23:55] 好我们下期再见

[00:23:59]

[00:24:07] 我是刘敬政

[00:24:08] 我是王杰

[00:24:09] 我是无名

[00:24:10] 我是王旭东

[00:24:12] 我是老板

[00:24:14] 我是科学生意

[00:24:18] 这两天是喜马拉雅FM 的123 知识狂欢节

[00:24:23] 一年一度的啊

[00:24:24] 去年呢是只有一天就12月3号这一天

[00:24:27] 而今年呢

[00:24:28] 一搞就是三天

[00:24:30] 而且今年的节目多的和去年那也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00:24:34] 今年的节目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00:24:36] 我都眼花缭乱了

[00:24:38]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买一些什么样的节目

[00:24:41] 不妨留言下来大家交流一下吗

[00:24:44] 好今天的结尾废话呢

[00:24:45] 没什么好多说的

[00:24:46] 因为已经晚了

[00:24:47] 我早点把节目更新上去吧

[00:24:49]

[00:24:50] 我们下期再见

[0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