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歌词就来最浮云

《朱哲琴:伴我长大的收音机里面,有个会唱歌的“小神仙”》歌词

所属专辑: 惟物论FM 歌手: 惟物论 时长: 15:32
朱哲琴:伴我长大的收音机里面,有个会唱歌的“小神仙”

[00:00:00] 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00:00:11] 你是一个对声音敏感的人吗

[00:00:14] 大家好

[00:00:15] 欢迎收听今天的节目

[00:00:17] 我是张玉良

[00:00:19] 这期节目

[00:00:20] 我们仍然为大家准备了小小的福利

[00:00:23] 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唯物论FM 并发送福利两个字来获取具体的信息

[00:00:33]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可避免地要对这个世界进行一番持续的认知

[00:00:40] 但说起认知世界的方式恐怕就千差万别了

[00:00:44] 有的人靠视觉

[00:00:46] 有的人靠味道

[00:00:47] 而作为音乐人的朱哲琴告诉我他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是靠声音

[00:00:53] 这好像并不意外

[00:00:56] 今年春节前朱哲琴来北京参加一场演出在演出的前一天下午他给我讲述了一个和声音有关的故事

[00:01:05] 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非常大

[00:01:07] 足足经历了30年

[00:01:10] 在这30年的时间里

[00:01:11] 我们这个国家经历着时代的巨变

[00:01:14] 而对朱哲琴来说

[00:01:16] 承载着声音的物品也一直在变化

[00:01:20] 但我相信不管在体如何变化

[00:01:23] 它对声音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00:01:39] 我觉得每个人的经历可能不太一样

[00:01:43] 其实从我特别记事的时候开始可能我才两三岁

[00:01:47]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经常在我们家在楼上

[00:01:53] 在窗户看楼下的人

[00:01:56] 那是一个

[00:01:58] 小商店

[00:02:00] 人在不停地搬运东西

[00:02:03] 从那时候起我就觉得我好像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00:02:07] 我只是看别人怎么去斑就是我自己不在里面

[00:02:13] 每个人认知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经过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00:02:17] 有些人用眼睛有些用文字

[00:02:23] 但可能我是用听觉

[00:02:26] 我是靠声音来认知很多很多事情

[00:02:30] 70 年代在我很小的时候

[00:02:33] 中国还不像现在就是一个物质很丰富的一个时代

[00:02:39] 我都不记得我小时候有什么样的玩具

[00:02:42] 我记得我们在那个河流里去找青蛙

[00:02:46] 我记得我们用糖纸来自己做很小的这种灯箱来投影在墙上

[00:02:52] 那个时候就是很多人也没有器材

[00:02:56] 所以那个时候可能很多相同经历的人都有就是呃

[00:03:00] 比较懂这个工艺或者说比较懂这个电路这样的人

[00:03:06] 他会去自己做收音机

[00:03:09] 我爸爸就是自己做收音机

[00:03:11] 我爸爸是科学杂志的总编他自己很喜欢研究很多个晚上

[00:03:17] 他下班回来他就在他自己的房间

[00:03:20] 然后用电焊用各种零件

[00:03:23] 然后后来就变真的变成一个收音机收音机能唱歌

[00:03:28] 能说话能讲故事有电影

[00:03:31] 然后还有这种管弦乐交响乐

[00:03:35] 所以后来这个收音机就是我的天地

[00:03:38] 我小时候很容易过敏

[00:03:40] 我病的时候

[00:03:41] 我经常在家里躺在床上

[00:03:43] 那这个收音机就是我唯一的伙伴

[00:03:46] 那个时候没有钱旅行没有没有什么这个度假也没有什么特别多的音乐会不同的碟片

[00:03:55] 但是我却在这个收音机里面听到了整个世界

[00:03:59] 听到了很多很多

[00:04:00] 我周身边周围所没有的东西

[00:04:03] 然后那个时候其实有一台收音机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00:04:07] 然后因为我爸爸的聪明才智

[00:04:10] 我觉得我们全楼的小朋友

[00:04:11] 晚上经常都聚集在我们家我们家有个客厅

[00:04:15] 然后我记得我妈妈每天都把客厅的地板擦得非常的亮

[00:04:21] 因为在广州嘛

[00:04:22] 很热

[00:04:23] 好多小朋友都到我家就是坐在地上或者坐在席子上那些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00:04:30] 我幻想过无数次就是我在等待收音机里面的那个人

[00:04:34] 因为那个人是千变万化的

[00:04:35] 有时候它是一个叙述者有时候是一段音符有有时候是一个月对他是千变万化

[00:04:42] 那人所以好多个晚上我是觉得我都守在那个收音机旁边就看那个指针看那里面那个人什么时候出来

[00:04:52] 所以很好几好些年过去

[00:04:54] 其实我可能最早的音乐启蒙就是从这个收音机开始的

[00:04:59] 但是我一直都没有等到那个小人

[00:05:14] 我没有经历过70 年代的岁月

[00:05:17] 但从长辈那里知道一台收音机

[00:05:20] 对于一个70 年代的中国家庭来说算是一个非常时尚的物件了

[00:05:25] 往后的十年时间

[00:05:27] 收音机在中国老百姓的家庭当中开始慢慢普及变成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消遣工具

[00:05:35] 只是不知道在那个年代里有多少听到收音机的孩子会像朱哲琴一样

[00:05:41] 满心期待着藏在收音机里面的那个人

[00:06:09] 80 年代时候邓丽君的流行音乐进了中国大陆所以我还很记得

[00:06:16] 非常非常清楚

[00:06:17] 有一天

[00:06:18] 我想我是中学的时候我妈妈把他积攒的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个录音机

[00:06:24] 那是一个日本的panasonic 是一个银白色的只有一个大喇叭一个小喇叭

[00:06:31] 我想这个录音机就是我歌唱的一个开始

[00:06:36] 就是因为有他我就不用去抄写

[00:06:39] 而我可以买磁带

[00:06:41] 然后在磁带里一遍一遍的听有些歌

[00:06:44] 有些唱腔

[00:06:45] 我喜欢的时候我就会重复录音机和收音机

[00:06:48] 在就是这个清洁技术上

[00:06:50] 在那个喇叭的技术上是不一样的

[00:06:53]

[00:06:54] 录音机更能够比较高保真的把那个录音的声音和声轨传递出来

[00:07:00] 所以它的音质在音乐的音质上是真是上了一个台阶

[00:07:04]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用这个录音机听了

[00:07:07] 先是听邓丽君港台的流行乐啊

[00:07:10] 台湾校园歌曲啊

[00:07:12] 其余那个

[00:07:14] 橄榄树

[00:07:16]

[00:07:16] 你觉得就这么一个小的音箱里面也会带给你一个就是去世界流浪的这样的一个体验

[00:07:23] 那个时候还有考录磁带可以买一个空白

[00:07:26] 磁带把正版的磁带或者有内容的磁带拷到空白的

[00:07:32] 这个带上其实因为是那个时候

[00:07:34] 刚港台音乐进入中国吗

[00:07:37] 很多歌其实就像原来的那种手抄本一样

[00:07:41] 就是都是有一个母带有一个原始的盘可能朋友或者亲戚或者认识人从海外带来的

[00:07:48] 然后好多喜欢爱乐的很多很多人都会去考

[00:07:53] 而且在那个时候我觉得在好像物质不像现在那么多东西

[00:07:58] 但是

[00:07:59] 就每一张唱片

[00:08:01] 每一本书都会让你惊喜就你会惊喜很长时间

[00:08:06] 而且在音乐的世界里

[00:08:08] 你觉得是个非常自由的世界

[00:08:10] 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奇妙很很独特

[00:08:13] 很能让一个人有创造力

[00:08:16] 而不受物质的那个局限

[00:08:20] 在那样的一个世界里面

[00:08:21] 我觉得你可能就是培养或者学习的

[00:08:25] 有一个非常**的一个精神的空间

[00:08:27] 后来我参加了大奖赛获了奖

[00:08:30] 然后成了一位人们说的职业歌手

[00:08:34] 我离开了广州到四川去学习音乐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演出去西藏采风

[00:08:42] 然后到世界巡演

[00:08:45] 所以我就不再听这个录音机吧

[00:08:48] 但是我知道我妈妈把这个录音机存起来了

[00:08:52] 他放在家里的某个地方

[00:08:55]

[00:08:55] 还有我小时候的其他的超哥取的这些本子

[00:09:00] 还有相片好像都留下来了

[00:09:04] 也许有一天我就会去找那些东西在哪儿

[00:09:23] 80 年代是当今许多人都会怀念的一段岁月

[00:09:26] 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年轻人终于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

[00:09:33] 各种经典的音乐文学电影像潮水一样涌入了年轻人的内心占据了他们的思想

[00:09:41] 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朱哲琴的妈妈在购买那台录音机的时候花掉了自己全部的积蓄

[00:09:48] 但是我猜他再买这台录音机的时候

[00:09:50] 大概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女儿的歌声也会录成了磁带被无数后来的年轻人放进新一代的录音机里面一遍又一遍的聆听

[00:10:02] 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能那样幸运

[00:10:04]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00:10:06] 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00:10:20] 嗯嗯

[00:10:27] 90 年代那个时候的录音室

[00:10:29] 那可厉害了就不像现在现在其实你进一个录音

[00:10:32] 是你看不到什么器材

[00:10:34] 因为都是数字

[00:10:35] 其实我很多作品都是在上海录音的我在上海中唱的大棚

[00:10:44] 那个朋其时非常有历史

[00:10:47] 但是可惜被拆了

[00:10:50] 那个彭是在衡山路上中唱的老彭那个老彭实际上是全世界

[00:10:56] 最早的两个录音室之一上世纪30 年代的emmy 其实是一个是在伦敦

[00:11:05] 一个是在中国上海

[00:11:08] 当然中国30 年代可能是钢丝录音

[00:11:10] 那到我去录音的时候已经是用这个宽带录音

[00:11:15] 就是16 鬼

[00:11:17] 24 轨

[00:11:19] 所以一个调音台大概只有24 轨非常非常大的

[00:11:23] 然后有时候会24 轨不够的话

[00:11:25] 24 鬼再接16 轨的录音台

[00:11:29] 然后我还记得用的音箱是westlake 就西湖的音响也是非常非常大

[00:11:36] 满屋子的效果器就是你做每一个声音

[00:11:39] 你需要有效果

[00:11:40] 他都要通过一个效果去来去调节它不像现在一个电脑你打开有很多很多软件都在电脑里面

[00:11:49] 所以基本上录音室是堆满了东西的

[00:11:51] 你只有唯一你留下的地方就是你做的一个沙发

[00:11:55] 但是现在的录音室就跟以前非常的不一样

[00:11:59] 现在录音是基本上你可以拿一个电脑就可以录音啦

[00:12:05] 我记得那个录音棚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物件

[00:12:10] 让我永远都难忘就是让我去唱歌的时候

[00:12:14] 在这个话筒前面有一个扶手一个木头的扶手

[00:12:18] 然后每一个歌曲

[00:12:20] 其实我每一张唱片

[00:12:21] 结果在那里录了

[00:12:22] 阿姐鼓绿了黄孩子第一张是黄孩子第二张是阿姐鼓第三张是央金玛

[00:12:28] 这三章很重要的唱片都在那里路我每次录音都按着一个扶手

[00:12:34] 后来人家告诉我那个扶手就是30 年代留下来的

[00:12:39] 所以那个扶手就是好多人都用过像什么周旋啊

[00:12:42] 什么这个白光啊

[00:12:44] 什么他们在这边录音都是用那样的一个物件

[00:12:48] 但很可惜现在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00:12:51] 而那个棚也被拆了

[00:12:53] 其实不应该拆的

[00:12:54] 那里应该成为一个博物馆

[00:12:57] 那是一段非常非常重要的

[00:13:00] 就中国音乐的历史

[00:13:03] 其实在我做月初那张唱片的时候好像是唱片业已经走到末路的时代

[00:13:08] 很多音乐家或者很多人也不再去买唱片

[00:13:12] 但是我想

[00:13:14] 不管怎么样

[00:13:17] 音乐会跟随不同的时代

[00:13:19] 他的宅体会变化

[00:13:20] 开始人们通过去剧场啊

[00:13:23] 音乐听来听音乐

[00:13:25] 那后来人通过钢丝录音来听音乐

[00:13:28] 通过磁带来听音乐

[00:13:30] 通过激光唱片来听音乐

[00:13:32] 通过数字来听音乐

[00:13:34] 但不管这些宅体怎么变

[00:13:36] 我觉得音乐永存

[00:13:38] 音乐给人家那种感动对人的这种影响我觉得还是存在的

[00:13:57]

[00:14:21] 朱哲琴在这30年里所接触的与声音有关的物品就像是一番岁月的轮回

[00:14:27] 从一个地方出发

[00:14:29] 最终又以另一种形式回到了自己梦开始的地方

[00:14:34] 中唱录音棚里那块不起眼的木头扶手也传承了中国几代音乐人的执着与梦想

[00:14:40] 那天朱哲琴送给了我一张

[00:14:42] 他的一批专辑

[00:14:43] 名字叫做月初

[00:14:45] 我回到家以后迫不及待的把这张专辑放进了电脑的光驱里

[00:14:50] 虽然没有图像

[00:14:52] 但是天籁般的歌声很快就飘进了我的耳朵

[00:14:56] 这时

[00:14:56] 我忽然意识到朱哲琴曾经苦苦等待的那个收音机里面的人也许就是多年以后的她自己

随机推荐歌词: